豪瑞(Holcim)应对需求挑战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国际化、转型需求挑战对水泥企业并非崭新的课题。Holcim(HOLN SW)作为市值领先全球的水泥龙头,虽发源于西欧,但通过本土市场的整合、国际化发展以及适时的收缩转型,克服了需求的挑战,实现了长周期的成长。我们认为Holcim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水泥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加强自律、积极落实行业政策、主动调节供给总量、提升行业整体效益之外,整合、国际化和转型这三个关键词也有望成为中国水泥企业阿尔法的来源。部分中国水泥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看好中国水泥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而在市场整合、战略转型方面,我们认为中国水泥行业同样大有可为。
整合:取舍得当,稳住基本盘
1970 年代西欧水泥需求见顶为Holcim 带来了整合的机遇。除了逆势整合的决心外,我们也看到了Holcim 针对不同市场环境采取的差异化策略。对于市场格局相对更好的法国,持续整合、扩大份额是主线。对于竞争相对更为激烈的德国,Holcim 优先整合优势区域,构筑核心利润区,对原本自身没有参与又竞争相对激烈的区域市场始终保持了距离。逆势而为、又取舍得当,为公司构筑了较为牢固的本土市场基本盘。
国际化:抓住市场增量,平衡周期波动
我们认为国际化是Holcim 在1991-2007 实现长周期成长的最重要来源,通过分阶段加强北美、东欧和亚太地区市场的扩张,公司的核心业务逐步从西欧拓展至全球,享受了全球化发展加速带来了需求增量,也通过各区域业务的均衡布局,较好地平衡了不同市场的周期波动。2015 年以后,Holcim 加快了部分亚非拉市场的退出,国际化程度有所退坡,我们认为这或许为中国水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转型:战略收缩和转型发展相得益彰
2015 年以后Holcim 加快了业务结构调整,在部分亚非拉市场退出的同时,积极做大解决方案类业务,2021 年后通过一系列收购,快速构建了屋面系统较为完整的产品能力,形成了新的增长点。而得益于战略收缩和战略转型的有机结合,Holcim 在培育了新的增长点的同时,既提高了分红比例,也维持了较低的负债率,在公司长期发展、股东当期回报和财务健康等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平衡。
中国水泥行业的启示:寻找发展新重心,破局国内水泥需求调整我们认为,能否通过国际化发展、市场整合和战略转型,突破国内水泥需求调整的瓶颈,或将成为中国水泥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基于这三条主线,我们看好华新水泥(A/H)、海螺水泥(A/H)和中国建材。华新水泥是海外发展领先的中国水泥企业,1H24 境外分部净利润占比已达49%。海螺水泥在国内水泥行业构筑了较强竞争优势,资产负债表较强,有较好的条件实现整合发展。中国建材的多元化发展领先同行,公司国内水泥产能布局最广,在区域市场的进退之间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风险提示:需求下行速度超预期,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执行弱于预期,超产产能规范执行力度弱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