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先行,2025年国内低空基建有望加速推进,空中基建+地面基建双驱动。
参考地方低空经济行动方案规划节点,主要集中在2025-2027年,低空运输类eVTOL预计在2026-2027年取证。我们认为2025年是低空基建的窗口期、加速期。深圳市于2024年11月发布低空基建方案,2025年低空起降设施建设数超规划量的50%。低空反制领域值得重视。
主要参与上市公司——基础设施:深城交、苏交科、华设集团等;空管系统和雷达设备:四川九洲、莱斯信息、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纳睿雷达等;数字地球:中科星图;空港设备:威海广泰;5G-A基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低空反制设备:联创光电、六九一二等。
技术为核,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2025年产业链全领域攻关发力。
根据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重点任务包括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等。我们认为受益于我国新能源、AI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低空飞行器将向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随着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全产业链将迎来攻关发力。基建端,重视低空智联网的体系搭建;产品端,重视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三电系统等技术迭代。取证端,重视无人机检测、试验需求外溢。
主要参与上市公司——整机端:万丰奥威、中直股份、洪都航空、航天彩虹、中无人机、纵横股份等;动力系统:航发动力、宗申动力、航发控制等。飞控系统:中航机载、纵横股份、纵横通信、恒天海龙等。三电系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蔚蓝锂芯、卧龙电驱、蓝海华腾等;复合材料/制件:中航高科、中复神鹰、光威复材、安泰科技、广联航空、吉林化纤、双一科技等;检验检测:广电计量、苏试试验、西测测试等。
场景为王,先试点后推广,2025年看好低空物流、低空消费、低空应急等场景落地。
根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高速发展,市场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低空经济+”模式下,催生各类应用场景,如低空经济+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传统作业等领域。我们认为2025年试点或示范区域的场景有望优先落地,重点关注通航运营等领域。低空应急:京津冀、长三角、东北、中西部、边疆等重点地区。低空物流: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内蒙古、陕西、新疆等重点地区。低空交通: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低空消费:在山西、内蒙古、上海、河南、湖南、海南、新疆等重点地区。低空作业:在川渝、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重点地区。
主要参与上市公司——通航运营:中信海直。飞行模拟器:海特高新。物流配送:顺丰控股、美团-W。航材/维修:海特高新、航新科技等。
重点推荐:中直股份、宗申动力、航天彩虹、四川九洲、中信海直。
风险提示:低空空域利用不及预期、低空应用场景推广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