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乘联会发布1 月产销数据:狭义乘用车零售/批发/生产179.4/210.1/210.7万辆,环比-31.9%/-31.6%/-28.2%,同比-12.1%/-0.3%/+3.6%;1 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和CKD)38 万辆,同环比+3%/-6%。
评论
诸多因素干扰短期零售,政策接续支持全年内需。我们认为,1 月零售表现受到春节假期休假、返乡购车潮透支、补贴政策切换、年初降价惯例下消费者持币待购等因素影响,同比降幅达到双位数。行业产量表现依次好于批发、零售,厂商库存增1 万辆,渠道库存降7 万辆。1 月乘用车出口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特点,其中新能源出口同环比+29%/+14%至13.9 万辆。向前看,我们认为,考虑到当前申领补贴通道逐步开放、节后陆续开工等因素影响,2 月乘用车零售或仍有一定压力,3 月有望迎来环比改善,我们判断以旧换新政策接续或将支撑2025 年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
新能源季节性环比承压,品牌表现分化。1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环比+27.1%/-41.2%至88.9 万辆,渗透率同环比+9pct/-7pct至42.3%。分结构来看,纯电/狭义插混/增程式占比58%/34%/8%,其中插混销量同比增速51.3%、延续高增。新能源品牌表现分化:受益于新车周期驱动,吉利银河销量环比+35%至9.4 万辆,小鹏连续三月销量突破3 万辆;比亚迪销量环比-42%至30.0 万辆,其中海外销量6.6 万辆呈现较大突破;而赛力斯、蔚来、理想等中高端品牌交付量环比降幅均在50%左右。我们判断,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同比增长25-30%。
龙头引领智驾普惠,自主车企或迎来估值提升。近日比亚迪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实现快速上车、全系标配、增配平价,有望引领行业高阶智驾加速下沉。此外,近期多家自主车企宣布已深度融合DeepSeek,我们认为大模型理解接入有望降低算力需求、提升推理效率,助力智驾降本,自主品牌份额或将继续提升。我们认为,智驾增配平价或成趋势,自主新能源头部车企有望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通过高配提振定价、海外增量贡献和折旧摊销下降释放利润弹性。我们判断,整体市场格局继续向头部集中,价格竞争烈度有所缓解,大模型对智驾进展提速、多车企布局泛AI领域等事件催化或将带动自主车企估值提升。
估值与建议
推荐:1)乘用车:比亚迪、理想汽车、赛力斯、长城汽车H等。2)汽零:推荐机器人、智能驾驶等赛道的保隆科技、银轮股份、信质集团、爱柯迪、科博达、无锡振华等。3)商用车:中国重汽A/H、宇通客车、潍柴动力等。
风险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低于预期,价格竞争激烈,出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