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保荐机构名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被保荐公司简称:迈威生物
保荐代表人姓名:王永杰、陈新军被保荐公司代码:688062重大事项提示
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391.92万元,归属于
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6960.54万元。主要原因是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上市时间较短,且公司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随着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公司未来销售收入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公司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医生及患者
对公司产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可能无法按计划增长,产品商业化进度可能低于预期。另外,公司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导致相关成本及费用持续增长。公司成本及费用的增长金额可能会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金额,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或净利润大幅下滑,因此,公司存在亏损金额持续扩大的风险。
2024年度,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重大风险。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3859号)核准,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公司”或“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
1股票999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格人民币34.80元,募集资
金总额为人民币347652.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330343.22万元。本次发行证券已于2022年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或“海通证券”)担任其持续督
导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1月18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持续督导期内(以下简称“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保荐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进行持续督导,现就2024年度持续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情况项目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针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
对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持续督导的内容和重作制度,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持续督导的点,督导公司履行有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信内容和重点,督导公司履行有关上市公司规范守承诺和信息披露等义务,审阅信息披露文件运作、信守承诺和信息披露等义务,审阅信息及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或其他机构提交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或其他
的其他文件,并按保荐办法要求承担相关持续机构提交的其他文件,并按保荐办法要求承担督导工作。相关持续督导工作。
2、根据上市规则规定,与公司就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已与上市公司签署了保荐协议,协议
的权利义务签订持续督导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保荐机构已协助和督促上市公司建立相应的
3、协助和督促上市公司建立相应的内部制度、内部制度、决策程序及内控机制,以符合法律决策程序及内控机制,以符合法律法规和上市法规和上市规则的要求,并确保上市公司及其规则的要求,并确保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
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核
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知晓其在上市规则下的心技术人员知晓其在上市规则下的各项义务。
各项义务。
4、持续督促上市公司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保荐机构已持续督促上市公司充分披露投资
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并确保信息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并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2项目工作内容
5、对上市公司制作信息披露公告文件提供必保荐机构已对上市公司制作信息披露公告文
要的指导和协助,确保其信息披露内容简明易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确保其信息披露内懂,语言浅白平实,具有可理解性。容简明易懂,语言浅白平实,具有可理解性。
6、督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履行信保荐机构已督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息披露义务,告知并督促其不得要求或者协助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告知并督促其不得要求上市公司隐瞒重要信息。或者协助上市公司隐瞒重要信息。
7、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作出承诺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督促其对承诺事项的具体内容、履约方式及时间、履约能
力分析、履约风险及对策、不能履约时的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充分信息披露。
本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针对前款规定的承
诺披露事项,持续跟进相关主体履行承诺的进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对承诺展情况,督促相关主体及时、充分履行承诺。事项的具体内容、履约方式及时间、履约能力分析、履约风险及对策、不能履约时的救济措施等方面进行充分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披露、履
行或者变更承诺事项,不符合法律法规、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其他规定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应当及时提出督导意见,并督促相关主体进行补正。
8、督促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建立健全并保荐机构已督促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建
有效执行符合公司发展阶段的现金分红和股立健全并有效执行符合公司发展阶段的现金份回购制度。分红和股份回购制度。
9、持续关注上市公司运作,对上市公司及其业保荐机构已持续关注上市公司运作,对上市公
务有充分了解;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调司及其业务有充分了解;通过日常沟通、定期
阅资料、列席股东大会等方式,关注上市公司回访、调阅资料、列席股东大会等方式,关注日常经营和股票交易情况,有效识别并督促上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和股票交易情况。本持续督市公司披露重大风险或者重大负面事项,核实导期间,上市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上市公司重大风险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大风险或者重大负面事项。
10、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如下事项:本持续督导期内,上市公司未出现该等事项。
3项目工作内容
(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
(四)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
(五)上交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出现上述情形的,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5日内按
规定进行专项现场核查,并在现场核查结束后
15个交易日内披露现场核查报告。
11、关注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况,
本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督促上市公司及时按照上市规则履行信息披该等事项。
露义务。
12、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出现下列情形的,保荐
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就相关事项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重大风险发
表意见并披露:
(一)主要业务停滞或出现可能导致主要业务停滞的重大风险事件;
(二)资产被查封、扣押或冻结;
本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
(三)未能清偿到期债务;
该等事项。
(四)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或核心技术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五)涉及关联交易、为他人提供担保等重大事项;
(六)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情形。
13、上市公司业务和技术出现下列情形的,保本持续督导期间,迈威生物原副总经理、核心
4项目工作内容
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就相关事项对公司核技术人员张锦超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所
心竞争力和日常经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其任职务。迈威生物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业务他未披露重大风险发表意见并披露:发展现状及工作职责的重新划分,结合相关人员的任职履历、核心技术研发的参与情况等因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或者产品销售出现重大素,新增认定 HAI WU(武海)先生、桂勋先不利变化;
生为核心技术人员。保荐机构就上述事项进行(二)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了专项核查,并出具了《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
(三)核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或者核心技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及新增核心技术人
术许可丧失、不能续期或者出现重大纠纷;
员的核查意见》。公司本次副总经理、核心技术
(四)主要产品研发失败;人员离职及新增核心技术人员事项不会对公
(五)核心竞争力丧失竞争优势或者市场出现司的研发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者;影响。
(六)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情形。
14、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出
现下列情形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就相关事项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和日常经营
的影响、是否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以
及其他未披露重大风险发表意见并披露:
本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未出现
(一)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该等事项。
(二)质押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过所持股份
80%或者被强制平仓的;
(三)上交所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情形。
15、督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保荐机构已督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履行其作出的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履行其作
股份减持承诺,关注前述主体减持公司股份是出的股份减持承诺,持续关注前述主体减持公否合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等情况。司股份是否合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等情况。
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专户存储、募
16、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建立募集资金专户存储
集资金的使用以及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
制度与执行情况、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投资项
项进行了持续关注,督导公司执行募集资金专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户存储制度及募集资金监管协议,于2025年3
5项目工作内容
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月17日至2025年3月26日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2024年度,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具体情况如
下:
2024年01月09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4年01月19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2024年01月31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17、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情况。2024年04月09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预计的核查意见》;
2024年04月09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关于迈威生物调整募投项目投资计划和投资
金额、新增募投项目和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及授权开立募集资金专户的核查意见》;
2024年04月09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核查意见》;
2024年04月10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现场检查报告》;
6项目工作内容2024年04月10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2024年04月20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及新增核心技术人员的核查意见》;
2024年05月24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终止和重新提供担保的核查意见》;
2024年8月2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并重新签订四方监管协议事项的核查意见》;
2024年9月10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2024年10月31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并重新签订四方监管协议事项的核查意见》;
2024年12月16日,保荐机构发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并新设立募集资金专户事项的核查意见》《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核查意见》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归还前次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并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7项目工作内容
18、保荐机构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如有)无
二、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审阅的情况海通证券持续督导人员对上市公司本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
事先或事后审阅,包括股东大会会议决议及公告、董事会会议决议及公告、监事会会议决议及公告、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报告和其他临时公告等文件,对信息披露文件的内容及格式、履行的相关程序进行了检查。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上市公司严格按照证券监督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依法公开对外发布各类定期报告或临时报告,确保各项重大信息的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面临主要风险如下: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尽管公司已有三款产品上市销售,但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上市时间较短,且公司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随着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16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科等领域。其中,已上市品种 3 个,处于上市许可审评阶段品种 1 个,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阶段的品种 1 个,处于 III 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 2个,处于其他不同临床阶段品种9个。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78286.93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6.33%。
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并将面临如下潜在风险:
公司虽有药品获批上市,但销售收入可能无法弥补亏损,且公司仍持续存在大规
8模的研发投入,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推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未盈利状态
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并存在一定期间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公司于2022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
330343.22万元。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若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
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造成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进而对公司的产品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
公司拥有丰富的品种管线,随着三款产品君迈康、迈利舒及迈卫健进入商业化阶段、一款品种处于上市许可审评中、一款品种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其他在研品种的开发进度持续推进等,公司财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为公司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创造条件。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391.9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6960.54万元。主要系随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以及随着商业化进一步拓展增加,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相应增加所致。
公司未来销售收入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公司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医生及患者
对公司产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可能无法按计划增长,产品商业化进度可能低于预期。另外,公司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导致相关成本及费用持续增长。公司成本及费用的增长金额可能会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金额,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或净利润大幅下滑,因此,公司存在亏损金额持续扩大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发展处于加速阶段,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医疗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并逐步具备工业化的可行性,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推动了制药工业的前进,也给制药公司带来了竞争压力。公司在研品种存在研发过程中由于行
9业内出现革命性或突破性技术或产品导致竞争力下降或商业价值受损,进而对公
司研发、市场、财务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创新能力是公司存续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持续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尽管公司高度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并向技术骨干提供了较好的薪酬待遇和股权激励,但仍面临其他医药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公司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而导致对公司研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1、预期未来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品种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准备,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5861.18万元、83578.18万元和78286.93万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核心在研品种13个,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准备等业务的开展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投入。
2、已报产即将上市品种的风险
公司自主研发品种 8MW0511 的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于 2023 年
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如上述品种未能通过上市审批,将影响公
司药品销售收入,进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公司现有上市产品3个,以及处于不同上市注册或研发阶段的核心在研品种13个,公司未来仍需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
作为多管线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药物研发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如果公司未能及时通过计划的融资渠道获得足够资金用于营运支出,将可能给公司带来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研发项目,影响在研药品的商业化进度,从而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生物制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风险
10生物制品研发费用高,制造难度大,行业的进入门槛高,生物制品的销售单价也较高。若未来生物制品参加集中带量采购,将降低生物制品的销售价格,降低生物制品的毛利率,降低产品上市后商业价值,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医药政策变化的风险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之一,其产品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医药产业又是一个接受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从产品研发阶段开始直至上市后的使用过程,以及定价、流通等诸多环节都受到包括国家及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发改委、
国家医保局等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各监管机构在其各自权限范围内,制定全面而完善的政策法规,对整个行业实施全程监管。
近十年来,监管机构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密集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配合医疗体系改革。先后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并陆续实施,使药品审评审批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等管理办法的出台,使药品采购和支付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药品价格谈判和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药品供给与结算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市场格局,对医药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医疗改革尚未完成,医药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仍将持续,若公司的经营策略不能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将导致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存在一定风险。
3、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核心品种中 4 个为生物类似药,其中 9MW0113、9MW0311、9MW0321已上市,9MW0813 已于 2024 年 12 月完成了 III 期临床试验,并于 2025 年 1 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待收到药监反馈后,计划于 2025 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 NDA。随着原研药及其生物类似药的陆续上市,国内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
114、创新药的研发风险
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一般需要十年左右时间。随着国内新药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国产创新药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创新药研发仍有较大差距,目前绝大部分创新药研发还是基于发达国家率先发现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属于热门靶点的快速跟进。我国创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同类首创药物较少。2021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2021年第46号),对研发立题和临床试验设计提出建议,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有序推进抗肿瘤药物的研发。2023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发布《新药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第36号),该《指导原则》明确提出:获益-风险评估贯穿于药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是药物临床研发、上市申请和上市后监管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必须确保批准的药物在其说明书规定或建议的条件下安全、有效,在拟定适应症中药物的获益超过风险,方可获准上市。这是对
2021年《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再次呼应与进
一步明确,针对任何一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除了要做出相对现有疗法的优效之外,还必须确保增加的风险相对于收益是可接受的,即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必须有实质性的提升。创新药研发的主要风险包括:立项环节中靶点选择的风险;
发现环节中创新分子确认的风险;开发环节中数据未达预期的风险;审批环节中不能获准上市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近年国家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研发和生产创新药物、抗肿瘤药物企业的发展,如果未来相关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着眼于全球化发展,目前地缘政治趋于紧张态势,尤其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对公司国际供应链管理及海外业务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12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4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本持续督导期,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本期比上年同期主要会计数据2024年2023年2022年增减(%)
营业收入19978.1612783.5556.282772.82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
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19962.194208.96374.28-的营业收入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391.92-105343.27不适用-95523.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106960.54-105992.61不适用-96682.48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5644.36-78272.83不适用-71917.11本期末比上年同2024年末2023年末2022年末
期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6887.74258370.19-39.28351568.59
总资产427550.89445504.84-4.03461947.52
本持续督导期,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主要财务指标2024年2023年2022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2.61-2.64不适用-2.4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2.61-2.64不适用-2.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2.68-2.65不适用-2.47
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28-34.54减少15.74个百分点-26.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51.52-34.76减少16.76个百分点-26.56
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391.86653.79减少261.93个百分点2735.89
(%)
131、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194.61万元,同比增长56.28%,
主要系药品销售收入为14459.20万元,较上年同期4208.96万元增长10250.24万元,同比增长243.53%,其中地舒单抗(骨疾病及肿瘤治疗领域)药品销售收入为13896.65万元,较上年同期4208.96万元增长9687.69万元,同比增长
230.17%。
2、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减少951.35万元,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967.93万元,主要系随着公司商业化进一步拓展增加,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相应增加,同时2024年度公司收到政府补助较2023年度有所增加。
3、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17371.54万元,
主要系本期公司向圣森生物退还研发结算款所致。同时,支付商业化相关的销售费用相应增加,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增加。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1、高效的创新体系
多元化的管线,特别是以差异化模态和新靶点为特色的创新产品,源于公司在扎实的基础生物研究中持续创新的理念。多年以来,公司始终以在公司内部建立坚实的基础研究根基为第一要务,积累了广泛的科学专业知识。通过系统整合基础研发资源,公司不断升级专有 ADC 药物开发平台,而且开发并升级其他技术平台,包括一体化高效抗体发现平台及 TCE 双/三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上述各平台针对公司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的特定阶段,帮助公司探索克服现有治疗方案局限性的新疗法。此外,公司的技术平台紧密相连,互相补充与强化,提高了公司的研发效率,使公司能够在开发一系列候选产品方面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
结合这些内部积累的能力以及公司的合作伙伴及服务提供商的外部资源,促使公司的管线产品成为中国及全球市场上的领跑者。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79件已授权发明专利,其中47件为中国专利,32件为国家专利,独立承担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独立/牵头承担共计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多项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
142、快速的项目推进能力
公司利用三个技术平台快速完成分子发现及成药性研究,同时利用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工艺优化与质量研究快速完成工艺开发和质量研究。依托上述几大平台,在分子发现与成药性研究体系的产出上,通过工艺开发与质量管理体系的验证与转化,自公司成立至今技术平台共新增15个品种的33项国内外临床试验准入。
3、前瞻性的产业准备
公司泰州生产基地(泰康生物)已按照中国 GMP、美国 FDA cGMP 和欧盟
EMA GMP 标准完成了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生产、检验设施建设,配备完善的公用设施系统、仓储系统、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通过各项验证并投入使用。泰州生产基地设施包括三条原液生产线和两条制剂生产线,拥有抗体药物产能
8000L 及重组蛋白药物产能 4000L,制剂生产线可满足一次性预充针和多个规格西林瓶灌装。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
生产基地于2019年取得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于
2021 年通过欧盟 QP 审计,抗体生产线于 2022 年 6 月通过中国 GMP 符合性检查,重组蛋白生产线于 2024 年 5 月通过中国 GMP 符合性检查。目前生产基地正在进行公司在研品种的临床用药生产,及地舒单抗注射液品种的商业化生产,具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11个在研品种的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及 2 个品种的商业化生产工作。其中原液生产合计 116 批次(200L 培养规模 35 个批次、500L 培养规模 4 个批次和 2000L 培养规模 77 个批次,临床在研品种与上市后商业化拟定生产规模一致),制剂生产合计115批次,所有批次样品均检定合格。
为满足公司产业化进一步扩大之需求,公司上海金山生产基地(朗润迈威)推进“年产 1000kg 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参照中国 GMP、美国 FDAcGMP 和欧盟 EMA GMP 的要求,按数字化工程标准建设,计划服务于全球市场。项目占地6.97万平方米,包括抗体药物原液生产车间、制剂车间及辅助设施。截至报告期末,位于上海金山的朗润迈威生产基地产能建设,2条原液生产线、1条西林瓶制剂生产线和1条预充针制剂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和验证工15作,正在分步进行试生产,其中原液生产线已完成 2 批 500L 规模的原液生产,产品检定合格。朗润迈威目前可提供包括临床用药、商业化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单抗药物的原液到无菌制剂的生产;且在智能制造方面,朗润迈威已完成自动化层建设并投入使用;信息化层已完成设计、规划、配置和各系统间接口测试,单系统确认和系统间联动确认正在有序推进。金山生产基地已于2025年1月获得了欧盟 QP 审计的符合性声明。
同时,公司于2020年11月启动“泰康抗体药物中试产业化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 ADC 药物、抗体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的商业化生产。项目已具备试生产能力,截至报告期末,ADC 车间已完成三个在研品种 9MW2821、7MW3711、7MW4911 的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其中 ADC 原液生产 4 批次,制剂生产 7 批次,
所有批次样品均检定合格,标志着迈威生物的 ADC 药物已经实现了从早期研发、药学研究和开发到商业化规模的关键注册临床样品的生产这一全产业链布局。
4、立足中国的创新营销推广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早期资本的青睐,国内创新药企林立,新药、生物类似药产品陆续获批上市。业内企业不仅要面对生物制剂在各治疗领域使用率仍旧偏低的现状,还须在诸多竞品中争得一席之地。因此,销售与推广团队的专业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市场引领、医学驱动”的专业化推广理念指引下,迈威生物围绕上市、待上市、管线内在研产品领域特性,全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团队组建及营销网络建设。
公司以自营为主的风湿免疫产品线、慢病产品线团队已全面建立完毕并有序推进上市产品的销售推广工作。所有核心管理人员均来自跨国药企及知名内资企业,具备丰富的创新药和相关领域药品推广和商业化经验,深谙中国自身免疫领域、慢病领域药品的学术推广。自2023年二季度起,迈威生物营销中心开始着手肿瘤产品线的筹备,从市场调研、产品策略制定到团队招募、组织建设。在持续吸纳相应专科领域从业人员加入的同时,快速复制风湿免疫产品线、慢病产品线经营过程中优势的管理经验,于2023年末建立了包括市场及上市后医学模块、产品推广及售后管理模块在内的肿瘤产品线专岗骨干团队及包括销售及市场
准入模块、分销招商模块、运营管理模块、GSP 质量管理模块在内的多产品线共
16用团队。凭借君迈康、迈利舒和迈卫健三大产品的成功上市,目前已实现风
免、慢病、肿瘤三线团队的协同作战体系。各产品线独立负责相应品种的市场推广与销售任务,确保专业性和效率。在涉及交叉领域时,公司适时启动联合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有效执行,促进各产品线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公司深入拓展国内市场,增加商业化销售收入。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194.61万元,同比增长56.28%,主要系药品销售收入为14459.20万元,较上年同期4208.96万元增长10250.24万元,同比增长243.53%,其中地舒单抗(骨疾病及肿瘤治疗领域)药品销售收入为13896.65万元,较上年同期4208.96万元增长9687.69万元,同比增长230.17%。
迈利舒于2023年3月底获批上市,2023年4月25日完成首批商业发货;
报告期内,迈利舒新增发货245341支,新增准入医院1137家。截至报告期末,迈利舒已累计完成发货329815支;共计完成30省招标挂网,各省均已完成医保对接;累计准入医院1857家,覆盖药店3245家。迈卫健于2024年3月29日获批上市,5月14日完成首批商业发货。截至报告期末,迈卫健已累计完成发货12530支;共计完成28省招标挂网,各省均已完成医保对接;累计准入医院75家,覆盖药店744家。报告期内,君迈康新增发货48821支,新增准入医院95家。截至报告期末,君迈康已累计完成发货236438支;共计完成27省招标挂网,各省均已完成医保对接;累计准入医院319家,覆盖药店1379家。君迈康目前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君实生物,公司及子公司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并先行垫付推广费用,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君实生物2024年度结算金额。根据公司与君实生物于2024年4月签署的补充协议,君实康将不再作为君迈康的 MAH,由君实生物直接将君迈康MAH 转让给迈威生物。
2025年2月份,迈威生物接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申请现场检查,预计上半
年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后开展后续 MAH 转让工作。
市场及上市后医学模块主要负责产品定位、医学策略、市场策略、营销活动
规划、药物警戒协同及上市后医学研究;销售及市场准入模块主要负责销售渠道
及物流、各级准入相关工作及医保等政务工作;产品推广及售后管理模块主要负
责学术活动的推广、客户管理和拓展、售后协调及问题处理;分销招商模块主要
17负责三方推广团队的筛选及甄别、代理商签约及招后管理;运营管理模块主要负
责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销售团队效率、员工培训与发展、财务及合规管理;GSP
质量管理模块主要负责 GSP 主体的管理维护、受控仓储运输管理及员工培训。
通过内部组织架构设计,在集团管理垂直贯穿的同时,保留了营销中心足够的自主权限,使得所有的营销行为在合规受控的前提下灵活高效。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将侧重与资质、业内口碑好且与目标医院契合的经销商建立合作。在市场推广方面,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重心”的理念,重视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产品特性,以关键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收集与汇总真实世界使用数据,将药品的使用与疗效情况、对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关键信息传递给市场,进行医生和患者教育,以期增强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知,提升医生选择公司产品的信心,使得患者能够长期获益。
5、全球化商业合作开拓广袤新兴市场
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市场推广和商务合作,设立国际业务部和商务拓展部进行境外市场推广及全球商务合作。
一直以来,南美、“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拥有巨大的医药市场潜力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中国药企全球化布局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成熟品种,尤其是生物类似药,公司聚焦于埃及等中东北非国家、印尼等东盟国家、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等海外诸多新兴市场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快速推进生物类似药的当地注册和销售及部分国家当地化生产等。国际业务部在深耕国际市场近二十年的资深专家的带领下,依托强大的海外商业拓展能力和丰富的注册经验,负责完成拓展策略制定、筛选合作商、注册申报并且配合海外官方药监部门开展 GMP 审计、上市后维护等工作。
2024 年 3 月,公司就 9MW0813 与印度制药公司达成供应和商业化协议。
根据协议,该印度制药公司获得在印度进口、生产、注册、上市和销售 9MW0813的独家权利,并有权获得包括南亚及非洲部分国家在内的10个国家的非独家权利。2024 年 8 月,公司就两款地舒单抗注射液 9MW0311(迈利舒)和 9MW0321( 迈 卫 健 ) 与 巴 西 制 药 公 司 CRISTáLIA PRODUTOS QUíMICOS
FARMACêUTICOS LTDA.达成合作协议,该巴西制药公司将负责产品在巴西的
18注册和商业化。2024年10月,公司与秘鲁市场战略合作伙伴签署授权许可及商业化协议。根据协议,该合作伙伴拥有两款产品在秘鲁市场的独家销售权,迈威生物负责产品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供货;2024年12月,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制药公司 TABUK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COMPANY 达成战略合作,TABUK 将负责产品在中东北非地区约定的多个国家的注册和商业化。
同时,针对 9MW0113,公司已与印尼、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摩洛哥、阿根廷等16个国家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并已向印尼、埃及、巴基斯坦、约旦、秘鲁等5个国家递交了注册申请文件,其他国家注册申请亦在准备中。针对 9MW0311,公司已与巴西、哥伦比亚、印尼、新加坡、巴基斯坦、泰国、埃
及、秘鲁、沙特阿拉伯等29个国家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并已向巴基斯坦、约旦、埃及、巴西等4个国家递交了注册申请文件,其他国家注册申请亦在准备中。针对 9MW0321,公司已与巴西、哥伦比亚、新加坡、巴基斯坦、泰国、埃及、秘
鲁、沙特阿拉伯等28个国家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并已向巴基斯坦、约旦、埃及、巴西等4个国家递交了注册申请文件,其他国家注册申请亦在准备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覆盖海外市场数十个国家的正式合作协议的签署。
截至 2023 年 6 月,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 152 个国家 GDP 总值为 23 万亿美元,占全球 GDP 比重为 23%。人口总数接近 40 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具有经济增长潜力、医保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迈威生物利用现有的新兴市场的商务网络,可以实现在新兴市场快速上市。
随着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业化战略的推进,在这个复杂和极富挑战的过程中,公司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创新技术平台驱动新产品开发,通过深入探索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建立高效率药物筛选评价体系,打造自有的研发平台和核心产品管线,结合自身在免疫、肿瘤和眼科等领域的优势产品组合,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外商业化资源和自身的国际注册能力,继续加快海外商务拓展和注册上市的进程,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海外商业化平台的战略价值。
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境内头部药企,通过对外授权等合作模式,推进公司产品、特别是创新品种的广泛合作。该项工作由商务拓展部承接,核心战略目标
19是基于公司高效的创新发现体系和强大的开发能力、致力于公司研发管线的价值
最大化、全球化。目前,公司正与多家国际医药企业巨头就多款产品进行多轮商业谈判,涵盖了从数据交换到商务条款讨论的不同阶段;同时公司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围绕生物技术重点与前沿领域进行布局,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的持续性,进而更好地推广产品管线。
随着公司研发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创新能力及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公司商务拓展网络及国际合作经验的日益成熟,公司重点将针对创新度较高且差异化优势明显的管线推进国际合作。如公司核心管线靶向 Nectin-4 ADC(9MW2821),目前针对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个适应症正在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包括 9MW2821 分别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的III 期试验,9MW2821 单药治疗宫颈癌的 III 期试验,及 9MW2821 作为单药疗法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 II 期试验;且获得 FDA 授予三项“快速通道认定”(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ectin-4 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和一项“孤儿药资格认定”(治疗食管癌),并两次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用于治疗既往铂类化疗和 PD-(L)1 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和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
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9MW2821 四大适应症优秀的临床数据表现,开启了这条管线商务拓展的黄金窗口期,进一步扩大了潜在合作的疾病领域:从今年初的泌尿系统肿瘤领域,拓展至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妇科肿瘤领域、乳腺癌领域等重要方向。基于这些适应症方面的数据表现,加上未来免疫疗法IO+ADC 的布局机会,使得 9MW2821 在这些领域仍然是一款非常稀缺的品种。
基于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定点偶联技术平台 IDDCTM,公司在 ADC 领域持续的创新能力,亦为商务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除 ADC 领域管线外,公司仍有多款特色创新管线如:全球进度处于第二梯队的靶向 ST2 单抗(9MW1911),系国内首家进入临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适应症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目前处于 Ib/IIa 期临床阶段;全球进度处
于第一梯队的靶向人白介素-11(IL-11)的单抗(9MW3811),系国内首家进入临床,在肺纤维化疾病(IPF)等领域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已在中、澳、美三地获批
20开展临床,目前已完成中、澳 I 期临床研究;另有全球进度处于第一梯队的靶向
TMPRSS6 单抗(9MW3011),在 β-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与铁稳态相关的疾病领域有较大治疗潜力,目前除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已授权 DISC 公司进行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并先后获得美国 FDA 授予“快速通道认定”(FTD)和“孤儿药资格认定”(ODD)。这些创新管线所针对的适应症,目前均存在极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公司商务拓展团队正在积极洽谈,致力于将创新管线优势效应发挥至最大。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2024年度,公司研发支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本年度上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78286.9383578.18-6.33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78286.9383578.18-6.33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91.86653.79减少261.93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16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核心品种,其中3个产品获批上市,1个品种处于上市许可审评中,1个品种已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2024 年以来,共有 2 个品种获得国内外4项临床试验准入,各项在研品种进展情况如下:
2024 年 2 月,注射用 7MW3711 临床试验申请正式获得美国 FDA 的批准,
可针对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开展临床试验。9MW3011 注射液获得美国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ODD)。9MW2821 获得美国 FDA 授予“快速通道认定”
(FTD),用于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2024 年 3 月,9MW0321 地舒单抗注射液(迈卫健)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20240010),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包括成人和骨
21骼发育成熟(定义为至少 1 处成熟长骨且体重≥45 kg)的青少年患者,为中国
首款获批上市的安加维生物类似药。
2024 年 4 月,9MW2821 获得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食管癌。
2024 年 5 月,9MW2821 获得 FDA 授予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既往接受
过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2024 年 7 月,9MW2821 获得 FDA 授予快速通道认定,用于治疗局部晚期
或转移性 Nectin-4 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并获 NMPA 批准开展单药或联合 PD-1 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 II 期临床试验。7MW3711 获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
2024 年 8 月,9MW2821 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
治疗品种名单,用于治疗既往铂类化疗和 PD-(L)1 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2024 年 8 月,9MW2821 治疗宫颈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方案获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意,公司已启动 9MW2821 治疗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目前处于入组阶段。
2024 年 8 月,9MW2821 联合 PD-1 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 III 期临床
研究方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意,公司已启动 9MW2821 联合PD-1 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目前处于入组阶段。
2024 年 11 月 9MW2821 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开展联合
PD-1 单抗用于围手术期尿路上皮癌、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晚期实体瘤的 2项临床研究。
2024 年 12 月,公司向 FDA 递交了关于 9MW2821 单药治疗的修订方案,
该方案适用于对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为载药的 ADC 药物耐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2024 年 12 月 9MW0813 完成了 III 期临床试验。
222024 年 12 月,9MW3011 完成了以评估 9MW3011 在非输血依赖型β-地中
海贫血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PK、PD 及免疫原性的 Ib 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入组。
2025 年 1 月,9MW3011 完成了以评估 9MW3011 注射液多次给药在新诊断
和经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免疫
原性的开放标签 Ib 期临床研究的首例入组。9MW0813 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上市许可申请前(pre-NDA)沟通交流会议申请,待收到药监反馈后,计划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交 NDA。
2025 年 1 月,9MW2821 再度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
破性治疗品种名单,适应症为联合 PD-1 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2025 年 1 月,7MW3711 联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化疗药物用
于晚期实体瘤受试者的 Ib/II 期联合疗法临床试验的 IND 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2025 年 2 月,9MW2821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开展联合
注射用 JS207 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的临床研究。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规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发行人募集资金累计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项目金额
募集资金总额3476520000.00
减:相关发行费用173087827.60
募集资金净额3303432172.40
23项目金额
减:募集资金累计使用额2000337761.38
其中: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置换金额271750514.16
募投项目支出金额1728587247.22
减: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1100000000.00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汇兑损失净额77311332.7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结余募集资金余额280405743.78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际结余募集资金余额280483031.70
注:应结余募集资金与实际结余募集资金差异77287.92元。系公司以自有资金支付的发行费用,未使用募集资金置换。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序银行名称账户名称银行账户币种余额备注号
上海银行股份有迈威(上海)
1限公司浦东科技生物科技股份03004818104人民币64991.48
支行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迈威(上海)2024
98860078801
2行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科技股份人民币-年2月
800001902
虹桥支行有限公司已销户
上海浦东发展银迈威(上海)2024
98860078801
3行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科技股份人民币-年2月
600001903
虹桥支行有限公司已销户
招商银行股份有迈威(上海)
12193689051
4限公司上海荣科生物科技股份人民币238624116.51
0050
路支行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上海朗润迈威2024
98860078801
5行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科技人民币-年8月
100001918
虹桥支行有限公司已销户中国建设银行股上海朗润迈威
31050182360
6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人民币504805.94
009111888
奉贤支行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上海朗润迈威
81102010136
7限公司上海吴中生物医药科技人民币33096512.43
01832008
路支行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江苏泰康生物81102010132
8限公司上海吴中人民币4753247.77
医药有限公司01770065路支行
24序
银行名称账户名称银行账户币种余额备注号招商银行股份有江苏泰康生物12194571541
9限公司上海荣科人民币943622.38
医药有限公司0010路支行招商银行股份有江苏迈威康新
52390168411
10限公司上海荣科药研发有限公人民币2495735.19
0018
路支行司
注1:上述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中包含公司进行现金管理的募集资金余额。
注2:公司于2024年10月30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
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并重新签订四方监管协议的议案》,同意公司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并重新签订四方监管协议,且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此次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变更并重新签订四方监管协议相关事宜。截至本专项报告披露日,公司已注销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奉贤支行设立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账号为“31050182360009111888”),结余金额已全部转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吴中路支行设立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账号为“8110201013601832008”)。
公司2024年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存在违反国家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为朗润(深圳)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4056.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5.18%。2024年度,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不存在质押、冻结或减持情况。
2024年度,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不存在质押、冻结或减持情况。
25十一、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保荐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规定应向
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或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经核查,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上市公司不存在按照《保荐办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规定应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或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十二、其他说明
本报告不构成对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资建议,保荐机构提醒投资者认真阅读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
(以下无正文)26(本页无正文,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之签字盖章页)
保荐代表人签名:
王永杰陈新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年月日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