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2025.3.29——2025.4.3)机构共调195家上市公司(上周研140家),调研数量有所上升。
聚焦本周机构调研的公司,百利天恒调研总数居首,有208家机构参与;其次为麦格米特,有207家机构参与;蓝思科技、海信视像、心脉医疗、华阳集团等均获得超120家机构参与调研。
百利天恒本周关注度最高,根据公司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实现营收58.23亿元,同比增936.31%;净利润37.0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研发投入总额达14.43亿元,同比增长93.34%,2025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营收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收到海外合作伙伴全球跨国药企BMS基于BL-B01D1(EGFR×HER3双抗ADC)合作协议的8亿美元不可撤销、不可抵扣的首付款,这标志着公司创新肿瘤药物组合创造收入的第一步。
公司BL-B01D1是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Newconcept)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目前在中国和美国已开展30余项针对10余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其中,于美国正在开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实体瘤等多项I/II期临床试验,以及于中国正在开展9项(其中5项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用于不同癌症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其中联合奥希替尼用于一线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此外,BL-B01D1已开展与PD-(L)1疗法联用于一线治疗9种癌症适应症(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头颈鳞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及尿路上皮癌)的8个II期临床试验。
BL-M11D1是与BL-B01D1出自同一技术平台、与BLB01D1共享同一“连接子+毒素”平台的靶向CD33的ADC药物。目前,BL-M11D1正在国内进行Ib期临床试验,并在2024年获得FDA的IND许可,在美国同步进行I期临床试验。
从行业分布来看,本期医药生物、电子行业获得最多关注,行业内分别有21、20家上市公司接受调研;随后为计算机、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汽车、机械设备行业,均有超10家上市公司接受调研。
医药行业关注度高主要受多方面因素驱动,政策层面,3月初的两会政府报告延续政策导向,利好创新药发展;同时近期市场流传《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市场预期集采政策趋于合理缓和;资金层面,创新药板块的科技成长属性以及医药整体底部位置吸引了前期具有赚钱效应的高风险偏好资金,叠加港股的催化,A股创新药在3月底迎来上涨。题材表现上,除创新药之外,口含烟等主题,以及业绩导向的,如CXO行业的订单改善、药店行业的底部修复、GLP-1产业链的Q1业绩等同样实现不错行情。医药生物行业中,流通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包括凯莱英、百利天恒、心脉医疗、海正药业、海尔生物、欧普康视、鲁抗医药。
电子行业中,消费电子相关板块受到关税影响最为明显。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国海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美国40%的进口货物来自中国,其中中国对美国的消费电子出口额达960亿美元。美国政府提高关税,消费电子行业或最易受到影响。流通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包括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瑞芯微、深南电路、卓胜微、全志科技、深圳华强、深天马A、拓邦股份、维信诺。
最新机构首次关注股票方面,近5日共有41份研报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覆盖。其中,7家获得明确的目标价格,包括绿联科技、征和工业、燕麦科技、豪能股份、荣泰健康、国科军工、神马电力。
近5日有49家公司获得券商调高评级,其中,华能国际、新城控股、民生银行、中国中免、金盘科技目标空间超25%。
投资顾问:于鑫(登记编号:A0740622030003),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