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医药板块年度盘点:新冠检测、创新药竟都不如 “穿越医保”?全年涨幅王竟是它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讯,上半年,新冠诊断概念受到市场热捧;下半年,受政策影响,创新药集体走弱。整体来看,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在2021年踩下了一点刹车。出人意料的是,佰仁医疗竟然一枝独秀,成为全年涨幅王。
具体来看,一方面,科创板医药股“上新”速度明显放缓。在科创板共86家生物医药类企业中,于2021年上市的有38家,较2020年的34家同比增长仅4家;另一方面,行情遇冷,尤其进入下半年后,医药股整体表现惨淡,相继出现5家医药企业(即成大生物、迪哲医药、百济神州、南模生物和春立医疗)首日破发。
有分析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科创板医药板块的总体走势与A股医药板块大致趋同,整体受政策和市场情绪影响较大;相比之下,政策免疫的上游原材料、创新器械等相对走势较为强劲。
体现到数据上,截至2021年12月30日收盘,科创板医药板块的全年涨幅王(不含2021年新上市企业)系佰仁医疗,公司股价已较2020年末上涨232%;
而在2021年新上市企业中,股价涨幅最强劲的为纳微科技,股价已是发行价的10倍。
二者均符合前述特征。
该分析人士认为,2021年,医药行业政策频出,叠加教育、互联网行业的政策共振,投资者对“政策免疫”的追逐愈发明显;展望明年,在相关政策逐渐落地,政策预期逐渐稳定后,医药行业内部的配置有可能实现风格的相对平衡。
佰仁医疗成年度涨幅王
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科创板上共有86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其中共48家企业于2019年或2020年上市。
从它们的全年股价走势来看,上半年,热景生物因新冠检测试剂概念领涨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累计涨幅高达387%;
不过到了下半年,一路“小步快走”的佰仁医疗靠持久力逆袭,截至12月30日收盘,全年累计涨幅达232%,成为科创板医药板块的“涨幅王”。该成绩在全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全年涨幅榜中排名第四,热景生物则位列第九。
于2021年上市的38家企业中,纳微科技收获最大涨幅,截至30日收盘,股价较发行价(8.07元/股)已高涨904%。
由于发行价较低,纳微科技上市首日即暴涨了1273.98%,这也曾引发市场关于IPO极端抑价的讨论。有意思的是,临近年末,破发又成科创板医药股的主题词。
自10月28日上市的成大生物破发后,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又有迪哲医药、百济神州、南模生物和春立医疗四支股票相继破发。其中,至30日收盘,跌幅第一大、第二大股分别系成大生物、迪哲医药,二者股价已较发行价分别跌去31%、30%。
多位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解读称,破发系市场交易中的一种合理现象。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指出,过去无差别参与打新的时光逐步过去,在市场化注册制的环境下,投资者需要更专业的定价能力,对于企业价值需要有深入研究。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湃认为,长远来看,科创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二级市场的选择越来越多,未来整体估值预计也会有所回调。
医药股整体遇冷
综合全年行情来看,在前述86家上市企业中,截至2021年12月30日,有近四成的企业(35家)股价下跌,最大跌幅达48%(圣湘生物)。在这些企业中,医药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包括前沿生物、微芯生物、奥泰生物、泽璟制药、康希诺、汇宇制药、君实生物、百奥泰、复旦张江、百济神州、特宝生物等共21家医药企业的全年股价遭遇下挫,显示市场对医药前景深感迷茫。
相反,政策免疫、CXO企业更受投资者认可。截至2021年12月30日,CXO企业阳光诺和、皓元医药、美迪西分别实现涨幅350%、285%、213%;上游原材料纳微科技、键凯科技分别涨幅904%、213%;有医美概念的昊海生科、华熙生物分别涨幅45%、14%。
展望未来,西南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杜向阳认为,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重点寻找“穿越医保”品种,可关注标的有创新产业链CXO板块、设备板块、生命科学试剂耗材领域等。财信证券分析师邹建军则称,经过前期调整,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估值回落至较低水平,基金持仓降至低位,配置性价比逐步显现。海通证券分析师贺文斌称,创新器械将是未来十年国内医药投资最重要的主线之一。
科创板上市门槛提高
从发审端来看,科创板对医药企业的发审趋严。据星矿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4日,共有24家报板的生物医药类企业被按下暂停/终止键,占全部申报总数的31%,创科创板开市以来的新高。
今年,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的数量增速也有所放缓,医药企业IPO热降温。同据星矿数据,截至2021年12月24日,全年共有77家生物医药类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相较于2019年的37家、2020年的67家,同比增速从81%放缓至15%。
这或与科创板上市委提高了上市门槛有关。2020年底、2021年4月,上交所、证监会先后发文,分别对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以及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营收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项目数等作出了更具体的规定。
具体到医药企业,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之后,包括海和药物等一批以授权引进(license in)为主要商业模式的新药研发企业被挡在了科创板的上市门槛之外,一度引发业界热议。
从暂时报板失败的企业来看,盛诺基、大医集团、英诺特、创尔生物、赛伦生物5家“审核中止”,和泽医药、索元生物、吉凯基因、海和药物、乐普诊断、天士生物等15家“审核终止”,益方生物、宣泰医药2家“暂缓表决”,仁会生物、安杰思2家“终止注册”。
上交所对License in的态度有所改善
即便如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因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科创板依然是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首选地。有暂时撤板的医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称,待公司准备充分后,还是会继续申报科创板上市。
进一步了解后,记者得知,这主要系因港股行情遇冷所致,相对而言,科创板还是“避风口”。该企业认为,企业经营的风险可控性是上交所较为关注的点所在。
另有讯号显示,上交所对License in的态度也已有所缓和。已于12月27日发行新股的亚虹医药是近两年来上市流程走得最快的生物医药企业,它的两款核心产品均系License in品种。
亚虹医药创始人兼CEO潘柯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企业自身的上市过程来看,“上交所并不反对License in,关键企业要有自己的能力”。
“我们自身的感受是,科创板比较青睐于有完整的研发体系,产品有一定的成熟度且市场空间较大的生物医药企业。”潘柯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其中研发体系既包括原研能力,也包括了临床开发能力,“主要是要有科研上的强项和优势吧,比如临床推进速度特别快这也是一种优势。”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