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纤维产业迎里程碑 首套大丝束生产线中交 全线采用国产设备
《科创板日报》8月17日讯(编辑 宋子乔)国内碳纤维产业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据上海石化在线微信号,8月15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意味着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离开车投产仅一步之遥,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
据官方介绍,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为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原丝工厂的4条原丝生产线、2号碳纤维工厂的2条氧化碳化线,从原丝生产线到氧化碳化线,全部设备采用国产装备。且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
▍国内碳纤维需求旺盛 本土化趋势明显
碳纤维按丝束数量多少可分为大丝束和小丝束。所谓大丝束是指每束碳纤维中有超过4万8千根丝(即48K,K表示碳纤维单丝的数量),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称为小丝束。
大丝束成本低,较大程度的打破了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被称为“工业级材料”,但其生产控制难度大,全球76%的市场都被美日两国的公司垄断;小丝束产量低、成本高,常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领域,被称为“宇航级材料”。
风电领域是碳纤维第一大应用市场,2021年该领域的碳纤维需求为3.3万吨,占比28%。另外,体育市场、压力容器、碳碳复材都保持了高速增长,需求分别为1.85/1.1/0.85万吨,增速分别为20%/25%/70%。
根据赛奥碳纤维的统计,2021年全球大丝束需求量为5.14万吨,小丝束为5.11万吨。
国内碳纤维需求增幅更是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根据《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碳纤维的全球需求同比增长10.4%,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同比增长了27.7%。
供给侧,虽然在碳纤维过去六十余年的发展中,我国碳纤维领域专利布局及产能建设起步时间均晚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随着经过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不懈努力,《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产能国,同时国产碳纤维供给率再次提升至58.1%,本土化趋势明显,报告中预计2022年就能实现国产超越进口。
华安证券表示,考虑到碳纤维的技术仍有进步空间,叠加下游各领域的需求快速释放,碳纤维行业仍有足够的空间供现有企业及新玩家各显其能。基于相关领域海外企业专利到期,该机构预计碳纤维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值得关注的标的包括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航高科、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精功科技、博云新材等。
广发证券则称,考虑到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度,碳纤维行业有望迎来需求的拐点,国内企业加速扩产。其关注标的包括碳纤维设备龙头精功科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企业,包括吉林碳谷、吉林化纤,叶片企业中材科技、时代新材,叶片模具企业双一科技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