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近期,“新质生产力”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多位受访深市企业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塑造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之一,一头连着国家大计,一头连着百姓民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培育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更离不开资本与产业的高效协同。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指出。
数据显示,深市共有250余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8460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917亿元。截至2024年3月7日记者发稿,深市已有133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通过业绩预告、快报或年报等形式披露了2023年度经营业绩,预告净利润上限合计达到286亿元。以创业板为例,一批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打造创新高地,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药企问计于“新”
得益于对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等创新疗法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创新药企逐步优化其成本、研发管线以及研发策略,重点投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创新项目,为后续创新药的良性发展夯实了稳健的基础。这些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制度更新、技术发展,不断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推动国内创新药行业快速发展。
以CRO龙头康龙化成为例,2019至2022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接近40%,2023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1-14%,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自成立以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与创新,以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研发需求。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较2022年度增长预计超过50%。”康龙化成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公司通过内部研发、与院校及专业机构合作、与客户协作及收购等多重举措,培育新技术。此外,还从战略层面培育化学和生物方面的新技术新能力,致力于进一步强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其中,在化学技术方面重点加强化学反应筛选平台、流体化学技术、生物酶催化等技术的应用;在生物技术方面,公司建立并完善了包括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3D细胞微球及类器官模型、基因编辑技术、影像技术在内的技术平台。
贝达药业通过自主创新,一次次打破进口药垄断,在医药领域实现自给自强。丁列明介绍,贝达药业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看家本领和发展之道。“我们成功研发上市的5款新药,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研的新药项目同样如此,我们还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创新药国外临床研究及上市,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丁列明说。
事实上,并购整合也是创新药龙头们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以国内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为例,公司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其海外业务以及临床运营的协同能力。
2023年1月,泰格医药完成了对Marti Farm的收购,Marti Farm是一家为欧洲及全球客户提供药物警戒、临床运营、医学翻译、注册和医学事务等专业服务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
生物制造向“新”而行
生物制造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方式,在食品、医药、材料、化工及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正加快渗透,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
在行业龙头看来,生物制造产业要发展,关键还是向“新”而行。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坚持创新。”智飞生物副董事长、副总裁蒋凌峰表示。目前,公司拥有超过900人的研发团队、超过1200人的生产团队,同步开展数十个在研项目的研究开发。
在持续的投入之下,智飞生物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如国家I类新药、被世卫组织推荐用于诊断结核感染的宜卡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探索新的技术、工艺以及管理创新,以满足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企业可以形成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华兰疫苗董事长安康说。
安康举例称,公司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形成了研究一代、开发一代、贮备一代、生产一代的延续型发展模式。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5项等,这都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同样投入创新的还有沃森生物。公司在研发创新上对标全球布局生物医药行业前沿技术,已上市的8个人用疫苗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生产,其中2019年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是国内研发的首个该品类肺炎疫苗,改变了国内重要专利药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为国内肺炎疫苗研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