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深耕氯化亚砜及下游应用,构建立体产业链:公司以生产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起家,之后逐渐研发以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的各种下游产品,包括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和氯醚,进一步延伸到下游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从而构成立体产业链结构。氯化亚砜、间/对苯二甲酰氯等产品的行业标准均由公司参与编制,公司行业地位领先。公司2017-2021 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化复合增速为25.4%,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5%以上。
新型电解质需求有望超预期,凯盛卡位原材料氯化亚砜细分环节:新型锂电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六氟磷酸锂(LiPF6)相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更高的导电性等优点,但其较高的价格(约40 万元/吨)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仅作为添加剂使用。但最近一年,LiPF6 价格从11 万元/吨暴涨至50 万元/吨左右,从而推动其替代品LiFSI 的发展,国内多家电解液知名企业数十倍地扩产LiFSI。氯化亚砜是合成LiFSI 的原材料,我们预测到2025 年,用于合成LiFSI 的氯化亚砜需求量将达到11.4 万吨, 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100%。除了锂电领域的应用外,氯化亚砜在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中的应用是其另一个增长点,未来5 年的需求增速为10%-15%。凯盛作为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2021 年产能15 万吨/年),具有规模效应。此外,公司通过二氧化硫的循环利用,实现生产工艺的降本和环保,通过优化精馏工艺等方法,降低能耗。有望充分受益于氯化亚砜在LiFSI和三氯蔗糖中的大规模应用。
公司为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龙头,供货国内外知名客户:芳纶根据分子链是否有支链结构分为间位和对位芳纶。间位芳纶因其耐高温性能、绝缘性,和高强度,常应用于防护服、工业滤料、绝缘与蜂窝芯材等领域,中国间位芳纶的自给率约为70%;对位芳纶,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常应用于防弹、摩擦密封、光纤增强等领域,中国对位芳纶自给率较低,仅25%。我们预测未来5 年,全球间位芳纶的需求量年化复合增速约为13%,对位芳纶增速约10%。受益于芳纶的需求增长,预计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需求量的年化复合增速约为11%。间/对苯二甲酰氯产能集中度高,凯盛为间/对苯二甲酰氯的龙头企业(2021 年产能2.1 万吨/年)。
其自供原料氯化亚砜,可以节省间/对苯二甲酰氯的单吨成本1185 元左右。公司间/对苯二甲酰氯产品成功进入芳纶全球龙头美国杜邦的供应链。此外,公司还与其他国内外知名芳纶生产企业均有合作。受益于国内芳纶逐渐国产化替代的趋势,以及海外芳纶需求疫情后回暖的预期,公司芳纶聚合单体未来预计具有较好的需求。
开拓高附加值PEKK 下游应用,自创改良版合成方法大幅降低生产成本:PEKK 是PAEK(聚芳醚酮)的一种,属于特种工程塑料,与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相比,具有高附加值,常与3D 打印技术结合,用于医疗领域;将其制备复合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PEKK 技术壁垒高,国内仅凯盛具有完整技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IPO 设计PEKK 产能2000 吨/年,预计2022 年上半年能达到千吨级产能。
公司自创改良版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共催化法合成PEKK,产品纯度可媲美杜邦两步法,但是生产成本却大幅降低。此外,由于合成PEKK 的原材料间/对苯二甲酰氯由公司自供,生产单吨PEKK 可节省约5000 元成本。
氯、硫产业链上多产品布局,长短期业绩增长点多:对硝基苯甲酰氯和氯醚也是公司氯化亚砜的下游延伸产品。对硝基苯甲酰氯和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的生产工艺相近,可以相互代替。该产品的成本向下游转嫁能力强。此外,公司还将布局氯、硫产业链上的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公司长短期的业绩增长点多。从短期来看,氯化亚砜和间/对苯二甲酰氯的产能利用率有进一步提高空间。此外,间/对苯二甲酰氯第二期1 万吨/年的新增产能将逐渐释放,2000 吨/年聚醚酮酮项目的逐步投产,都将成为公司业绩的增长点。从长期来看,子公司潍坊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来将建设1 万吨/年高性能聚芳醚酮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最终产品为5000 吨/年聚醚酮酮和5000 吨/年聚醚醚酮,并且其中众多原料和中间体均在此一体化项目建设。
此项目将成为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 亿元、4.8 亿元、6.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9%、63.4%、35.7%,相当于2023 年32 倍的市盈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双氟磺酰亚胺锂渗透率不及预期,聚醚酮酮等产品扩产及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