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对储能行业的悲观预期主要来自:1)较高的基数和库存带来的低增速预期;2)国内价格战持续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3)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大。
我们认为:1)国内招标和美国在建规模等先行指标同比高增,锂价有望触底,美国利率有望见顶,或将支撑24 年装机持续高增;2)系统中标价与电芯价差已稳定,头部企业23Q3 毛利率稳中有增,盈利分化已现;3)国内利用率低下令业主较难感知产品差别,随着电力现货推进,电价预测等能力带来的交易结果差距有望提升头部集中度。
全球大储需求有望进一步起量
国内最大负荷增长快于火电等电源装机,或催生较大系统冗余度缺口,有望驱动储能装机持续高增,预计23-24 年国内储能分别新增41/65GWh,分别同比+156%/60%。美国23 年10 月底大储在建规模同比增长64%,预计23-24 年储能有望分别新增8.2/12.6GW,分别同比+70.8%/53.7%。欧洲可再生能源目标持续上调,预计2023 年大储有望新增3.5GW,同比+75%。海内外需求共振,预计22-27 年全球装机CAGR 为37%。
电力现货发展提速构成国内储能盈利根基
参考海外储能盈利机制,电能量交易是储能项目收入的重要来源;23 年9月以来,国内重磅政策频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发展提速,2024 年全国多数省区有望开启长周期结算试运行,进展较快的4-5 个省区有望转入正式运行;叠加山东及广东引领的对独立储能同时参与现货电能量和辅助服务市场的推动,预计24 年国内储能项目盈利的政策基础或将趋于完善。
交易壁垒有望推动储能行业集中度提升
储能电站参与市场化电量交易的比例提升,有望破除当前行业供给端的同质化局面。海外头部集成商将基于电价预测算法的报价策略软件作为主要卖点和竞争优势;市场化交易过程中,各厂商产品的性能差异和策略优劣有望直观体现。率先出海的厂商或更为受益,一方面于国内价格战期间通过出口订单获得较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出清,有望凭借国内市场化交易的完善和电价预测能力的提升共振,获取更高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头部集成商的份额提升,以及格局相对较优的PCS 和温控环节;建议关注低估值龙头阳光电源;产品快速迭代,客户持续拓展的PCS 龙头上能电气;格局较优,客户黏性较强的温控厂商同飞股份;在手订单充足,受益海外电网更新周期的金盘科技;布局上游锂资源回收,打造储能一体化闭环具备成本优势,海外优质订单丰富的南都电源;优质电网供应商,政府资源优势助力快速出海的金冠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厂商出海进程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