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告:2023 年营收、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60.19 亿元、0.43 亿元、0.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3%、下滑58.7%、下滑90%。公司23 年经营表现不佳主要受结构件业务影响,其基地与新产线投运影响及计提影响较大。向后展望,公司结构件业务可能迎来反转,模具利基业务稳中有升,铁芯业务有竞争力且新产品正在突破,调整至增持评级。
减值计提影响当期利润。2023Q4 出现亏损主要系大额减值计提,全年信用、资产减值合计约7170 万元,其中Q4 合计计提0.4 亿元,可能主要系去年公司各地厂房集中搬迁、新产线迭代中影响结构件业务良率与稼动率,以及结构件次品处置。
锂电结构件业务有望迎来反转。2023 年公司锂电结构件收入(不含废料)约32.66 亿元,同比微增。2023 年公司受基地搬迁、产线调整、管理层调整等影响,结构件业务全年亏损估算约1.8 亿元(含减值),主要来自顶盖业务,而壳体业务在2023 年已初步展现出规模效应并实现盈利。2024 年公司新基地产房完成搬迁,新一代自动化线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运,今年将完成爬坡,人均产值有望显著提升(2023 年底公司员工人数6028 人同比减少430 人,预计今年有望减少1200 人以上);同时,管理团队和生产流程都进行了优化。
综上,预计公司结构件生产效率、良率都有可能积极变化,并有望较快盈利。
模具稳中有升,铁芯快速增长且新产品获得突破。2023 年公司模具、铁芯业务收入分别约3.13、17.1 亿元,分别同比微降、增长17%,毛利率分别约49%、16.4%,相对稳定。公司有超过20 年的冲压模具开发经验,在主要下游市场已接近三井、黑田、LH CARBIDE 等海外同行,收入从2019 年2 亿增长至17 亿元,客户覆盖主流车企、电机企业,经营态势向好。公司针对性开发的新一代铁芯产品获得成功并开始应用。新产品可有效降低电机铁损,噪音小,磁通密度更高。公司在该领域模具、粘胶都自主研发,并申请全球专利,正在导入国际国内头部车企,未来可能带来较大的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公司利基的模具业务稳中有增,铁芯业务竞争力领先,重点培育的新产品获得突破,有望带来较大弹性。收入体量最大的锂电结构件业务,有望在今年迎来反转,调整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