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4 月24 日发布2020 年年报,2020 年营收3.15 亿元(+17.22%),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34.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2 亿元(+51.30%);毛利率54.46%(+4.98pcts)。
投资要点:
营收稳步增长,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业务有望成为业绩增速新亮点: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 亿元,同比增长17.2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增长34.68%。
分业务板块来看,航空工装产品与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82 亿元/2.23 亿元, 在营收中分别占比为26.19%/70.84% 。其中航空工装产品营收同比下滑29.43%(-71.74pcts),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9.74%(+24.95pcts)。总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营收及增速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19 年四季度获得较多航空零部件订单,订单交付及确认收入时间大多集中在2020 年,进而导致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另外,公司2020 年如期完成了部分导弹及军机零部件承制任务,并取得了以卫星、火箭为首的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的联合研制任务,带动该部分业务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公司零部件产品的下游客户群体。
利润率方面,2020 年度公司毛利率为54.46%(+4.98pcts),净利率为31.95%(+4.08pcts),均创历年新高;其中航空工装产品与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分别为35.40% ( -4.18pcts ) 与62.10%(+5.35pcts)。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利润率水平较高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所致。
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管理/研发/财务/销售费用分别为2371.43(+11.81%)/1358.84(+6.76%)/518.84(+2.22%)/155.25(-83.57%)万元, 费用率分别为
11.85%(-0.79pcts)/4.32%(-0.42pcts)/1.65%(-0.24pcts)/0.49%(-3.03pcts),其中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近五年来最高值,在营收中占比为4.32%,研发人员数量为80 名,在公司总人数中占比达12.62%。
由于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报告期内除销售费用外的各项费用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与此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率,期间各项费用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应收款项与存货大幅提升,下游需求旺盛:2020 年公司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为4.20 亿元(+35.97%),在总资产与流动资产中分别占比为35.53%/24.88%,伴随营收规模的不断增长,公司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速提升相对较快,且下游客户具有较高信用等级,无法回收风险较小;存货方面,2020 年公司存货为0.81 亿元(+14.00%),主要系本年度订单大幅增长,在产品与发出商品相应增加所致。
业务配套层级持续提升,巩固公司行业竞争地位:公司基于在航空工装及零部件领域优势,业务逐步向航天及导弹武器系统零部件领域延伸,报告期内,已与多家央企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如期完成部分新型军机、导弹等复合材料零部件及金属零部件业务的承制任务,同时取得了卫星、火箭等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的联合研制任务;无人机产品方面,公司已完成最大起飞重量60 公斤/560 公斤/750 公斤/3500 公斤的四种无人机基础机型的研制,产品主要包括某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整机结构、某小型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某型六旋翼无人机等,其中某型六旋翼无人机已实现对兵装集团某下属单位的批量生产与销售。总体来看,公司目前已实现由“零部件工装→零部件及大型部段→无人机”
的配套层级提升,在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成长空间。
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与产业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下设珠海广联、西安广联、南昌广联、卡普勒广联及正朗航空五家子公司,其中珠海广联下属的通航产业制造基地项目已建设完成并达到稳定生产状态,报告期内已成功为国内各大主机厂供应复合材料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为3454.38 万元/1418.08 万元;西安广联下属的西安航空产业加工制造基地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额3.7 亿元,目前正式开工建设,建设期约为3 年,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航空工装加工设备,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万件航空配套及整机产品的制造能力。总体来看,公司目前已完成在东北、华南、华东、西北等地区的产业布局,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和合作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9 亿元、5.60 亿元和7.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 亿元、1.92 亿元、2.55 亿元,EPS 分别为0.672 元、0.915 元、1.212元,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40.99 元,分别对应2021-2023 年预测收益的61 倍、44 倍及34 倍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