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分析贯穿半导体全链条,为产品质量护航检测分析伴生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制备、生产设备制备等),检测分析的主要类别包括失效分析(FA)、材料分析(MA)、可靠性分析(RA),有助于加速半导体新品研发进程、提升产品性能和良品率、提高经营效率与节约成本费用。
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发展,2025 年市场规模约90 亿元国内半导体检测行业的发展与产业景气度息息相关,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受益于:1)全球产业链转移带来的中国半导体规模扩张;2)自主可控战略引导下国产替代加速;3)智能汽车、先进制程、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具备经济和效率优势。
测试费用在产业链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并不高,2022 年约0.38%,检测分析环节经济成本较低但功能性极强,该特征可有效保障客户选择检测供应商时将品牌认可度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优先级置于价格之上。我们测算2025 年国内半导体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90 亿元,2023-2025 年复合增速达到13.6%,行业未来仍然大有可为。
格局:中国台湾地区龙头率先发展,大陆厂商逐步赶超半导体检测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台湾的闳康(3587.TWO)和宜特(3289.TWO)、中国大陆的胜科纳米、苏试试验控股子公司苏试宜特、华测检测2022 年底并购的蔚思博、广电计量等。
1、财务指标:在中国大陆苏试宜特的优势更为明显。2022 年闳康营收9.17 亿元(除中国台湾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52.4%),宜特营收8.75 亿元(其中在中国大陆占比仅约5.4%);苏试宜特营收约3 亿元,基本位于大陆地区;胜科纳米营收2.87 亿元(其中大陆营收约2.36 亿元,占比82%)。典型公司整体净利率在15%-23%,ROE 也可做到14%-19%,盈利性出众。
2、经营效率:2022 年底闳康/宜特/胜科纳米员工数量分别为1193 人/1301 人/504 人,人均产值分别为85.6 万元/73.5 万元/69.4 万元,远高于检测行业整体水平;三家公司以检测设备原值衡量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0.66/0.90/0.83,半导体检测的设备价值量较高,周转速度略慢。
3、检测类别:业务重心各有千秋,综合化布局是趋势。闳康在FA/MA/RA 三大业务上较为均衡,材料分析(MA)占比最高(39%),为公司优势板块。胜科纳米初期聚焦失效分析(占比62%)和材料分析(34%),2021 年开始可靠性验证营收方才突破千万元。苏试宜特和蔚思博在可靠性验证上规模较大,失效分析其次,材料分析尚处于能力加速扩充中。
4、业务网点:泛长三角珠三角为中国大陆网点密集区。闳康拥有9 个实验室网点(中国台湾3 个/中国大陆4 个/日本2 个),宜特9 个(中国台湾6 个/中国大陆1 个/日本1 个/美国1 个),胜科纳米6 个(新加坡/苏州/南京/深圳/厦门/青岛),苏试宜特3 个(上海/苏州/深圳),蔚思博3 个(合肥/上海/深圳),广电计量3 个(广州/上海/成都)。
投资建议: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投资前景
检测服务板块近期调整较多,主要源于龙头公司业绩预告Q3 业绩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行业需求的担忧,且前期板块估值中枢并不算低。今年检测服务中涉及政府客户、行业反腐、房地产客户的业务迎来阶段性的低谷,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下检测中长期需求预计持续向好。
当前多数检测龙头估值已较高点大幅回落,关注近期的买点(苏试试验、华测检测、谱尼测试)。
风险提示
1、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的风险;2、并购的决策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