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亟需“补短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未来5-10年,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迫在眉睫。
1.2 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2011年7月14日,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中,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首次提出“专精特新”这一概念。
2013年7月16日,工信部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首个专门助力“专精特新”
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9-2021年,工信部陆续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合计4922家。
2021年7月30日,年中政治局首次从中央层面强调要鼓励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1年9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视频致辞时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对于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未来将统筹协调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布局,推动健全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制度体系,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风险提示
制造业景气度大幅下滑;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