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成生物概念股异军突起,持续受到市场爆炒。以A股为例,至少有9只概念股5月以来复权后的股价涨幅超过20%。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汇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的新型交叉学科,通过对生物体功能代码的重编,设计出带有新型功能的生物体,以完成特定用途。根据CB Insights分析数据,预计2020年至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将保持28%的高年均复合增速,至2026年突破300亿美元,其中食品饮料、农业和消费品增长较快。
合成生物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其中上游聚焦于技术的开发,主要有DNA测序、基因编辑、建模等;中游主要涉及生物系统及生物体进行设计、改造的技术平台;下游涉及合成生物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发和产品落地。
A股市场中,5月以来复权后的股价涨幅超过20%的,就包括了七彩化学(300758.SZ)、联合化学(301209.SZ)、泰林生物(300813.SZ)、蔚蓝生物(603739.SH)、星湖科技(600866.SH)、富士莱(301258.SZ)、宝丽迪(300905.SZ)、川宁生物(301301.SZ)、瑞丰高材(300243.SZ)这些概念股,而这些概念股,在合成生物领域布局如何?
截至目前,有部分企业进行了回应。
蔚蓝生物在5月9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公司酶制剂收入4.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37.49%;微生态产品收入2.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0.14%;动物保健品的收入2.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5.24%;其他产品收入2.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7.12%。
蔚蓝生物表示,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仅设立了1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研发饲料用功能性蛋白、食品用甜味剂等。但该实验室储备的研发项目少、投入金额小、专业人员配置少,目前仍处于前期菌种实验室研发阶段,距离规模化放大还有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生产涉及分离、提纯等生产工艺,且提纯工艺难度较大,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该工艺,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产品未来还可能涉及注册及法规审批、选品及市场推广等,周期较长,难度较大,商业化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在较长的时间,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公司不涉及其他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投入。”蔚蓝生物说。
5月以来,蔚蓝生物股价涨势不俗,一度拉出四个涨停板,复权后的股价累计涨幅也达到47%,涨幅居于板块前列。
泰林生物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是制药装备行业,聚焦于大生命健康产业,公司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产品系列、无菌生产与污染控制设备系列等产品可应用于生物医药、医疗卫生、食品饮料、环境监测等领域,公司的客户中也有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生产的企业,他们有购买公司的产品应用于研发或生产过程,但公司目前没有直接在合成生物方向有所规划和布局。
5月以来,泰林生物复权后的股价涨幅也超过40%。
富士莱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关注到部分自媒体、股吧等平台对公司业务讨论涉及合成生物学及相关热点概念。生物酶催化法是制备R-硫辛酸的发展趋势,公司生物酶催化法生产的R-硫辛酸已经实现量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及制备R-硫辛酸钠盐,目前尚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能否完全取代原有工艺取决于市场需求、客户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2023年度,公司该类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不超过3%,占比较小,也暂未有明确扩产计划。
宝丽迪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公司尚未涉及合成生物技术范畴。
川宁生物在4月份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来看,公司合成生物学产品已经形成了部分收入,但2024年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会有一个产能爬坡期,公司会积极拓展合成生物学产品市场,加快公司合成生物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的产能释放,不断加大合成生物学产品的收入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