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发展历史已久,人形机器人初具产业基础:
首台双足机器人诞生于1969年,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发展历史。从产业角度来看,海内外已涌现出一批以特斯拉、优必选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主机厂,并在视觉识别、语言模型、电驱伺服等多项软硬件技术上取得突破。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初步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等行业,未来有望覆盖几乎所有涉及人类作业的下游场景。
人形机器人有望借鉴电动车行业技术&产业链,市场空间广阔:
1)人形机器人与电动车均以电力为直接能源,天然地支持数据运算和信号传输环节,为智能化提供了坚实底座。人形机器人有望借鉴电动车发展经验,复用其技术&产业链:①架构方面,人形机器人有望参考电动车采用“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的架构;②技术方面,人形机器人有望复用视觉等电动车领域的人工智能模型;③产业链方面,特斯拉先后发力电动车、人形机器人的经验表明,人形机器人有望复用电动车产业链。
2)人形机器人在结构上与人类类似,未来有望覆盖所有涉及人类作业的下游场景。据高盛预测,最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1540亿美元。长期来看,特斯拉认为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远超电动车,可能会达到100亿至200亿个;假设人形机器人价格为10万元/台,按十年折旧期计算,每年新增市场空间超百亿元。
三重要素催化,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拐点:
人形机器人尚处产业化初期,在大模型技术突破、政策加码、特斯拉强势入局三重要素催化下,有望迎来发展拐点。未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大概率经历“生产扩张->需求扩张->产能出清”的过程,最终实现产品降本和行业健康发展。
1)大模型日趋成熟,有望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以Transformer架构为代表的新技术涌现,推动大模型日趋成熟,并表现出更强的智能性。在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的可用性有望显著增强,有望迅速打开下游应用场景。
2)特斯拉强势入局,“鲶鱼效应”带动行业发展: 2021年特斯拉正式入局人形机器人行业,经过两年的大力投入实现了产品快速迭代,完成了算力、模型、硬件等多方面的技术&产品突破;通过示范效应,吸引众多玩家入局。
3)国内政策加码,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加速落地: 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密集出台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工信部以榜单的形式积极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产业前期培育期投入产出不匹配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总价值量约10万元/台:
①传感器:单机使用力、视觉、惯性传感器,单机总价值量为2.3万元;②滚动轴承:单机用量为84-96套,单套价格为50~100元,对应单机总价值量为4200~9600元;③滑动轴承:单机用量为75-150套,单套价格为10元,对应单机总价值量为750~1500元;④无框电机:单机用量为28套,单套价格为1500元,对应单机总价值量为4.2万元;⑤空心杯电机:单机用量为12套,单套价格为500元,对应单机总价值量为0.6万元;⑥滚柱丝杠:单机用量为14套,单套价格为1500元,对应单机总价值量为2.1万元。
建议关注:
【关节总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传感器】中航电测、柯力传感、芯动联科、奥比中光;【轴承】长盛轴承、苏轴股份、斯菱股份、五洲新春、力星股份;【电机/减速器/钢丝绳】祥明智能、中大力德、大业股份、鸣志电器、步科股份、鼎智科技;【滚柱/滚珠丝杠】长盛轴承、恒立液压、汇川技术、秦川机床、鼎智科技。
风险提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