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2 年度报告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7.46 亿元,同比下降4.71%;归母净利润1.63 亿元,同比下降18.72%;扣非净利润1.09 亿元,同比下降5.08%。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收2.95 亿元,同比下降34.46%,环比下降27.65%;归母净利润0.18 亿元,同比下降43.92%,环比下降66.95%;扣非净利润0.11 亿元,同比下降66.08%,环比下降51.33%。
需求疲软Q1业绩持续承压,研发投入提升构筑核心竞争力:2022 年,受市场经济环境影响,短期经济波动形成下行压力,公司业绩有所下滑。分业务看,公司高纯化学品实现营业收入82,705.28 万元,同比增长6.26%;光刻胶实现营业收入14,020.86 万元,同比下降1.94%;锂电池材料方面实现收入53,185.17 万元,同比下降20.08%。23 年Q1 公司下游客户需求减少,营收、净利润环比均下滑,业绩持续承压。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2.42%,同比提升1.30pct;净利率为9.54%,同比下降1.78pct。23 年Q1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4.55%,同比提升3.21pct,环比下降3.36pct;净利率为6.46%,同比下降0.87pct,环比下降7.87pct。费用方面,23 年Q1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35%/8.52%/5.48%/0.95%,同比变动分别为0.42/2.99/2.27/-0.06pct。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6970.45 万元,同比增长50.33%,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获得专利19 项。截至2022 年底,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拥有专利107 项,其中发明专利51 项。2023 年Q1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单季度研发费用为0.16 亿元,助力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
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材料,产能扩张稳步推进:公司围绕泛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个方向,近年正处于投入期,多个产品线和多个生产基地处于建设中:1)电子级硫酸改扩建项目一期3 万吨半导体级高纯硫酸产线产品已达到G5 等级,当前该产品已供应国内半导体市场;半导体级高纯硫酸二期6万吨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2023 年建成。2)眉山年产8.7 万吨光电显示、半导体用新材料项目已建成,当前实现年产高纯化学品10000 吨、锂电池粘结剂5000 吨的产能。3)年产1200 吨集成电路关键电子材料项目处于试生产状态。4)湖北晶瑞微电子材料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为后续项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多条产线计顺利投入生产,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半导体、新能源及面板显示领域内的综合实力。
新能源带动锂电池需求增长,募投项目助力拓展导电浆业务: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 万辆和688.7 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渗透率为25.6%,预测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 万辆,同比增长35%。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带动了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高速增长。GGII 预计2022-2030 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3.84%,市场增量空间较大,发展前景乐观。公司锂电池材料主要产品包括NMP、CMCLi 等锂电池粘结剂、电解液等,2022 年公司锂电池材料核心产品NMP 实现收入4.84 亿元。为进一步推进公司产能布局,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7,000.00 万元,用于建设年产2 万吨γ-丁内酯、10 万吨电子级N-甲基吡咯烷酮、2 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回收再生及1 万吨导电浆项目。募投项目用于扩充公司GBL、NMP 产品现有产能,并拓展导电浆业务领域,以满足锂电池及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该项目建成后,公司NMP产能大幅提升,有望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一家电子材料的平台型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泛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两个方向,主导产品包括高纯化学品、光刻胶、锂电池材料、工业化学品及能源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锂电池、显示面板和光伏太阳能电池等行业。受益于半导体、新能源领域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公司多个生产基地及募投项目产能顺利释放,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 亿元、2.56 亿元、3.05 亿元,EPS 分别为0.36 元、0.44 元、0.52 元,PE 分别为62X、51X、42X。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需求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