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5 月16-18 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九届恰佩克颁奖仪式在芜湖召开,本次大会依托《“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大模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机器人出海、机器人新技术等论题进行分享。
评论
机器人遇上大模型,具身智能的良好开端。大会嘉宾认为大模型对机器人具有赋能作用:1)多模态信息可与机器人编码文本更好融合转化,使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维度训练机器人成为可能,例如谷歌的PaLM-E;2)当大模型的预训练数据量足够庞大时,机器人自主决策与具身智能成为可能,机器人的运动作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从被动指令输入变为主动规划。大会参与专家还表示,大模型具有较强逻辑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但具有垂直领域专用性弱、云端算力浪费大、训练数据难获取、语言逻辑模型调度数理逻辑算法困难等问题。会议嘉宾就以上大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可行性探讨。
医疗机器人&出海关注度逐渐提升。1)医疗机器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表示数字医疗是政策发力重点,至2026 年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或达40%。国产腔镜、骨科导航机器人近两年陆续拿到注册证,例如微创、威高、思哲睿、天之航等,或有望迎来率先应用落地。2)机器人出海:据大会,服务机器人占据机器人市场规模2/3,且安装便捷、标准化程度高适合出海,当前国产品牌需要重点战略布局医疗、物流服务机器人出海到美国、欧洲。
零部件便捷化、柔性化升级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包括微型伺服电钢(集成化电驱一体系统)、免示教焊接系统(参数化编程补偿)、Motion AI智能运动控制(消除运动中产生的误差)、多模态机器人(机器人实现在飞行、地面移动、墙面爬行等不同状态转换)等。
估值与建议
维持已覆盖标的盈利预测及目标价不变。
风险
大模型应用到机器人不及预期,制造业需求不及预期,机器人产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