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基本持平,受政策影响未来或继续承压:2018 年前三季度样本医院药品销售总额为1703.56 亿元,同比增长0.61%,2018Q3 单季度销售额593.16 亿元,同比增长-0.08%。药品销售总额增速承压,一方面是用药金额大的一些辅助用药品种销售增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仿制药降价压力持续增加。我们认为随着带量采购等政策发布,国家降低仿制药价格的决心很大,未来药品整体规模将继续承压。由于样本医院80%左右为三级医院,在处方外流、销售渠道下沉的大趋势下,部分医药企业的数据无法在PDB 中体现,因此无需过度悲观。从上市公司披露数据看,2018 年Q1-Q3 医药行业收入增速21.88%,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17.46%,好于医药制造业整体水平,收入环比改善,但由于两票制高开后费用结算的时差效应,利润增速环比有所下降。我们预计随着两票制的全面执行,收入和利润增速会趋于统一,未来将在15%附近运行。
医保放量推动抗肿瘤药物崛起,辅助用药断崖式下滑:2018 年前三季度用药大类占比基本稳定,抗肿瘤药、生物技术药物和精神障碍用药增速较快,分别增长6.70%、19.51%和10.64%,抗肿瘤药和生物技术用药的高增速主要是由于我国肿瘤发病率持续提升以及新型抗肿瘤药获批上市及纳入医保进度加快;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和免疫调节剂增速下滑幅度较大,分别下降4.87%、5.63%和8.88%。我国神经系统用药、免疫调节剂等大类用药结构与国外不同,营养类、辅助类药物居多,且用药金额较大,这些大类下滑主要受限制辅助用药政策影响。抗感染类仍为我国第一大用药类别,2018 年前三季度占比15.31%,但长期空间有限,我们建议关注耐药性解决方案相关结构性机会。
品种分化加剧,医保放量持续:从品种角度看分化继续,辅助用药品种、基数较大的超适应症品种等下滑明显,新纳入医保和升级品种持续放量。降幅排名前列的品种有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磷酸肌酸、前列地尔、兰索拉唑等,降幅分别为37.06%、32.40%、29.91%、29.69%、28.80%。其次,氨溴索、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等降幅也在10%以上。增幅排名前列的品种有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群刺激因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贝伐珠单抗、碘克沙醇、曲妥珠单抗、雷贝拉唑等,分别增长121.62%、73.66%、64.24%、37.30%、27.45%、20.19%。医保谈判品种从2017年三季度开始陆续进入地方医保乙类报销范围,并从2018Q1 开始整体大幅放量,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从疾病谱变迁及终端用药格局变化来看,可以发现几个很明确的趋势,比如受益老龄化的慢病用药增长较快、辅助用药规模萎缩、原研品种份额下降、创新药进医保放量速度加快。结合近期带量采购的形势,我们建议关注:1)不受招标降价影响的品种,如核素药物龙头东诚药业、中国同辐,精麻药物龙头恩华药业,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等;2)创新储备丰富,且仿制药存量销售规模不大的品种,如海辰药业、千红制药、科伦药业。(本篇报告为药品终端格局报告,非药领域不在讨论范围)
风险提示:1)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研发进度慢于预期的可能。2)政策风险:如果带量采购全国推广,对药品价格体系形成巨大冲击。3)样本风险:PDB 数据库主要采集大城市三甲医院数据,样本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对于以基层渠道为主的企业参考意义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