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转基因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生物育种为大势所趋。全球农业育种历经原始育种、传统育种和以转基因为代表的分子育种三个时代的更替跨越。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转基因农作物于1996 年首先在美国被批准商业化生产,据ISAAA,2019 年底全球种植面积突破1.9 亿公顷。目前国外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第一、二代转基因产品,为满足多样化需求,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目标性状不断扩展,在扩大所抗除草剂、虫害、病害的种类之外,亦对作物品质进行改良。未来分子育种将从以转基因技术为主导的3.0版本向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技术等前沿新兴技术为代表的4.0 版本智能设计育种迭代升级。
全球种业格局重铸,育种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截至2019 年底,全球共计72 个国家/地区的监管机构批准转基因作物用于粮食、饲料以及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商业化以来,企业间并购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种业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全球种业三强鼎立格局确立,2020 年CR3 超过50%。生物育种创新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拥有先进育种技术和雄厚资金支持的种业巨头优势明显,如拥有行业领先的生物育种研发及商业化能力的先正达集团。反观国内,大北农、隆平高科等数家种业龙头已抢先布局生物育种领域,并于近年取得一系列研发成果。
政策导向明确,助力我国转基因产业化稳步推进。我国的转基因产业政策遵循“积极研究、谨慎推广、依法管理”原则,在审慎中有序推进。2021 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20 年,农业部先后为4 个玉米品种和3个大豆品种颁发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按照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审批阶段,下一步需经过品种审定,预计需要2-3 年方可进入商业化种植。目前品种审定相关政策尚未出台。
投资建议:关注品种审定政策出台节点,先行公司有望获先发优势。若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放开,我国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达300-500 亿元,参照国外转基因性状收费模式,将对应20-80 亿元的转基因性状专利费用。建议关注大北农(已获得三个玉米性状品种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隆平高科(参股杭州瑞丰生物科技,为双抗12-5 的申报单位之一;隆平生物研发的LP007 正在稳步推进法规审批试验)、荃银高科(背靠先正达,转基因性状储备丰厚)、登海种业(传统杂交玉米种子龙头)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食品安全、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