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核心供应商,布局储能业绩有望修复。公司是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控股的老牌智能电网设备供应商,拥有智能电力设备、新能源充电设施和储能业务三大板块,长春、南京、杭州和常州四大研发生产基地,核心业务科研技术实力强劲。
由于电网投资放缓和公司锂电池隔膜业务发展受阻,公司2018-2020年业绩承压。随着亏损业务的剥离和电网投资恢复,公司2020-2022年营收持续增长,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明显,期间费用率持续低位运行,叠加储能业务落地在即,有望为公司业绩注入弹性。
深耕智能电网设备领域,电网投资加速核心供应商受益。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投资加速,“十四五”期间两网规划年均投资额达5800亿元,其中电网智能化投资进一步扩大。公司作为国网核心供应商,智能电网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电气成套开关设备和智能电表及信息采集系统:
I. 公司智能电气成套开关设备销量首次破万。客户主要为电网企业,占2022年产品中标金额的79%。公司智能电气开关产品满足电网升级需求,实现高端智能化,随着各地智能电网设备的升级,中标金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客户还包括吉林、浙江两地工业企业,订单占2022年产品中标金额的21%,体现长春、杭州两研发生产基地的辐射作用。
II. 国网智能电表进入替换周期,公司销量有望走高。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智能电表招标需求有望达8217万只,叠加疫情影响招标延后,公司出货量有望提升;2020年国网智能电表新标准发布,拉动2021年中标均价相较于2019年提升40%,公司物联网电表有望进一步拉高均价;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国网智能电表市场规模有望达205亿元,公司智能电表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立足国网充电桩拓展海外市场,优势场景保障场站盈利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增长趋势,带动充电设施需求高,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有望达到1437万台,2023-2025年增量需求916万台,约为目前保有量的1.8倍,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充电桩制造业务由子公司南京能瑞运营,拥有14年充电桩制造经验,是国内少数掌握大功率快充技术、V2X充换电技术、柔性智能充电技术、互联网+智能充电技术和有序充电技术的企业之一,2022年国网充电设施中标金额排名第三,目前产品正处于欧标认证阶段,未来有望受益于国内充电设施需求增长与欧洲增量市场的开启。截至2022年,公司在运充电场站数量共计248座,未来场站运营规划瞄准公交场站、京东集团物流充电站等专用充电站等人流量大、充电桩利用率高的应用场景,保证场站盈利性。
在手订单充足,储能业务落地在即。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下,新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据我们统计,截至2023年3月,各省市自治区“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规划合计达65.85GW,政策驱动力强,叠加收益机制逐步完善,以锂电池储能为主导的新型储能装机或超预期。公司从2021年开始布局储能业务,覆盖产业链多个环节,基于原电网设备技术积累,产品开发具备技术标准优势,自研自产产品比例高,拉升储能系统集成盈利能力,在实际控制人的国资背景支持下,有望拓展宁德时代等订单资源,储能业务开局良好。
截至2023年3月,在产能端,公司已建成长春500MWhPACK生产线,签约常州4GWhPACK产线建设计划,2023-2024年上半年逐步进场实施,建设完成后PACK年产能达4.5GWh,已完成500MW逆变器柔性产线改造,后续还有高智能化逆变器和储能集成产线的投资部署计划;截至2023年6月,在市场端,公司在手订单已达6.9亿元,有望通过股东支持、国网等渠道和战略合作等获取更多项目资源。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智能电网设备老牌企业,储能业务拓展落地在即,随着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业绩有望直接受益。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2.76/4.5亿元,同比增速296%/44%/63%,PE为30/21/13倍。公司电网设备业务稳健增长,储能业务有望兑现,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政策不及预期;充电桩产品销量不及预期;欧标认证进程的不确定性;充电桩出海进程不及预期;电网投资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测算存在主观性,仅供参考;小市值公司二级市场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