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2021 年业绩:收入8.6 亿元,同比+5.4%;归母净利润9841 万元,同比-5.6%;对应4Q21 收入2.9 亿元,同比+4.8%,环比+50.4%;归母净利润2802 万元,同比-20.6%,环比+30.6%。略低于我们预期,主要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芯片短缺、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等因素。
发展趋势
营收稳健增长,多种因素导致利润承压。公司21 年收入8.6 亿元,同比+5.4%。其中传感器及配件业务收入2.1 亿元,同比+6.7%;燃油系统附件收入4.8 亿元,同比+5.6%;汽车内饰件业务收入8363 万元,同比-19.6%;新能源组件收入2816 万元,同比+26.9%。公司21 年毛利率25.4%,同比-1.3pct;净利率11.5%,同比-1.3pct;主要受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公司21 年管理费用率5.7%,同比+0.6pct,主要因为收购两家子公司(常州华旋和昆山奥力威)带来人力资源成本等费用上升。
我们认为,公司在新能源传感器和电机绝缘环、电控滤波组件等新能源组件领域的在手订单充沛,22 年将持续放量,带动营收利润增长。
拓展业务范围,发力车联网。公司于21 年8 月增发募集3.5 亿元进行商用车车联网系统建设项目,于22 年4 月7 日发布公告增加公司经营范围“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和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持续布局车联网业务。公司的车联网产品已获商用车订单、正在市场开拓中,我们认为,车联网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电动智能化背景下旋变传感器及MEMS 压力传感器受益,国产替代正在进行中。伴随电动化升级,三电系统需要额外的传感器,电池等部件传感器性能要求提升;同时电动化带动智能化,应用于智能底盘、刹车、热管理等的传感器需要加量。我们认为,电动智能化趋势提升对汽车传感器的性能和数量要求,行业持续扩容。而旋变传感器和MEMS 压力传感器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公司通过收购常州华旋和龙微科技部分股权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实现母子公司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产业链自给能力、客户资源及服务优势演绎国产替代逻辑。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短缺,我们下调22/23 年净利润19.5%/18.3%至1.62 亿元/2.35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3 年26.9 倍/18.6 倍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我们下调目标价14.3%至12.00 元对应36.6 倍22 年市盈率和25.2 倍23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35.9%的上行空间。
风险
车联网业务不及预期,传感器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