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1月14日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中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有较好的布局,其中碳纳米管导电剂,尤其是高性能单壁管在固态电池中有更好的应用场景,硅碳负极也有望成为未来固态电池主流的负极应用方案。其中,目前公司单壁管产品已送样包括太蓝、卫蓝等在内的主流固态电池厂商,其中已获得某固态电池厂商订单,并小批量出货。而目前公司硅碳负极已向某固态电池厂小批量出货,也已送样太蓝、盟古利等主流固态电池厂商,测试反馈良好。
点评: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未来可期。近期固态电池产业呈现加速落地趋势,比如11 月15 日,华为公开了硅基负极材料的专利,名称为《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专利显示采用该发明实施硅基负极材料制备的电池相对现有传统硅氧/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的电池,其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充满电状态时电极片的膨胀率明显降低,循环600 次后电芯的膨胀率明显降低;另外,11 月13 日,亿航EH216-S 搭载固态电池成功完成单次不间断飞行测试,达到48 分10秒,适用不同飞行场景,续航时间显可著提升60%—90%。公司依靠在单壁管、硅碳负极等技术布局,有望充分受益产业放量。
发力战略资源业务,产能逐步放量。公司战略资源业务,以位于刚果(金)的 MJM 公司和 MMT 公司为核心平台开展,主要从事钴产品、铜产品的冶炼与开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和钴中间品。11月12 日,公司的刚果(金)MMT 铜钴湿法(二期)项目首铜出产,标志着刚果(金)MMT 铜钴湿法二期项目-电积车间(子项)由工程建设期正式转入试生产期,将为公司带来30000 吨/年的阴极铜产能增量,MMT 基地合计阴极铜总产能将达到50000~60000 吨/年。随着产能的陆续投放,公司在战略资源业务上有望逐步贡献增量,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内锂电业务的优秀企业,随着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多业务放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0/ 5.85/ 7.62 亿元,对应PE 为36/ 17/ 13 倍。给予2025 年盈利25 倍PE 估值,目标价为24.1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