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端持续加码,构建创新药全链条支持体系
2024 年以来,国家在创新药产业的支持政策上持续加码,从支付渠道拓展、目录动态调整到临床应用保障等方面构建了全链条支持体系。国家医保局于2025 年计划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通过“基本医保+商保”协同模式,为高值创新药开辟了新的支付路径,有望缩短创新药回报周期,提升研发积极性。政策组合拳显著缩短了创新药的市场准入周期,有望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也持续提升国内创新药企研发的积极性。
全球投融资回暖态势明显,国内月度投融资环比持续改善
2025 年1 月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整体回暖态势明显。根据动脉橙数据显示,2025 年1 月,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约80.04 亿美元,同比增长88.7% ,环比增长100.5%;投融资事件数约194 起,同比下滑27.3%,环比增长26.8%。国内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环比持续改善,新药申报IND 数量环比略降。
根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2025 年1 月国内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额约53.04 亿元,同比下滑约23.57%,环比增长14.11%,自2024Q4 起月度环比持续改善。同时,中国管线BD 交易首付款与中国管线BD 交易数量逐年增长,分别从2018 年的2.84 亿美元/64 个快速增加至2024 年的56.23 亿美元/275 个。BD 交易持续火热,为国内创新药企实现快速融资及创新药管线的价值兑现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核心管线的持续推进与新一轮早研管线的开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打通创新药行业一二级市场融资渠道,以资本为纽带加速创新资源整合
自2023 年以来,多家创新药企通过定增、可转债、配售等方式实现融资,为各公司内部核心创新药管线的持续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中国各地方政府通过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以资本为纽带加速创新资源整合,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力量。2023 年以来,地方政府先后成立十亿甚至百亿级别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向早期研发、临床转化等高风险环节倾斜,以“资本+政策”驱动重塑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生态。
投资逻辑及推荐标的
投资逻辑:政策端,国家在创新药产业的支持政策上持续加码,构建了全链条支持体系。投融资端,近半年来全球投融资回暖态势明显,国内月度投融资环比持续改善,国内创新药管线BD 交易火热,各地方政府也先后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我们预计,随着全产业链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国内外创新药投融资逐步回暖,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将持续受益,回暖趋势已现。
推荐标的:临床前CRO:泓博医药、美迪西;临床CRO: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阳光诺和;平台型: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药明生物、康龙化成;CDMO:博腾股份、九洲药业、诺泰生物、药石科技;科研服务:皓元医药、毕得医药、阿拉丁、奥浦迈、百普赛斯、义翘神州、药康生物、昊帆生物。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市场震荡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