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和2024 年一季报。
收入端:收入确认递延致使2023Q4 明显下滑,2024Q1 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3.78 亿元,同比+3.03%,其中Q4 为0.73 亿元,同比-49.64%,主要系部分客户自身项目延期交付、验收手续不完善等因素,部分业务在2023 年底未实现收入确认。
分业务来看:1)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2023 年实现收入2.22 亿元,同比+2.95%,收入占比为58.68%,同比-0.04pct;2)结构力学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 系统:2023 年实现收入6818 万元,同比-17.02%,收入占比为18.03%,同比-4.35pct;3)基于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2023 年实现收入2390 万元,同比-26.33%,收入占比为6.32%,同比-2.52pct,我们判断主要系制造业景气低迷背景下,民用PHM 市场拓展存在一定阻力;4)电化学工作站:2023 年实现收入5810 万元,同比+87.41%,收入占比为15.36%,同比+6.91pct。受益于疫情后高校市场快速导入,公司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实现快速放量,成为2023 年公司收入端重要增长点。
2024Q1 公司实现营收1.04 亿元,同比+45.16%,恢复快速增长趋势。若剔除2023 年部分未确认收入业务在2024Q1 实现收入确认的影响,我们判断2024Q1 公司实际经营表现同样取得稳健增长。展望2024 年全年,一方面军工行业对于试验类科学仪器的需求依旧旺盛,高校市场需求也在正在快速放量,另一方面公司产品系列快速拓展,公司收入端有望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利润端:2023 年净利率短期承压,2024Q1 盈利水平快速提升。
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75 和8484 万元,分别同比-27.94%和-27.72%,落于业绩预告偏下限。2023 年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3.20%和22.43%,分别同比-9.97pct 和-9.54pct。1)毛利端:2023 年销售毛利率为65.47%,同比-2.07pct,其中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 系统、基于PHM 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的毛利率分别为65.91%、63.96%、57.82%和67.82%,分别同比-2.07、-3.84、-4.65 和-0.83pct,虽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表现仍较为出色。2)费用端:2023 年期间费用率为37.31%,同比+5.20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3.23、+0.49、+1.43 和+0.06pct,主要系公司加大市场和研发投入力度,但收入端因收入确认影响增长有限。
2024Q1 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4 和2723 万元,分别同比+165.70%和176.87%。2024Q1 公司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6.19%和26.10%,分别同比+11.87pct和+12.41pct,大幅提升,主要系同时受益于毛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2024Q1 公司销售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分别为67.27%和38.16%,分别同比+1.79pct 和-9.92pct。
结构力学主业具备持续扩张潜力,PHM+电化学+自定义测控打开成长空间。
1)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横向对比海外龙头美国NI,公司收入体量尚小。受益于军工、科学研究等行业需求的稳健增长&自主可控驱动进口替代加速,叠加公司不断由研究应用向装备列装延伸,公司有望延续快速增长趋势。2)PHM(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为现代化武器装备核心技术,并在智能制造等民用领域前景广阔,公司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PHM 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具备较大成长潜力;3)电化学工作站:化学检测类核心科学仪器,公司前已形成成熟产品体系,在高校领域正在加速导入,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4)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测试与控制二合一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且诉求迫切,公司率先实现突破,募投项目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
重视机器人+低空经济主题催化,有望充分受益下游0 到1 发展。
1)机器人:力/力矩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主动柔顺控制的核心部件。公司高度重视传感器环节产业布局,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其中应变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已有成熟产品应用,有望充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浪潮。2)低空经济:针对AC313A 主桨、尾桨和地面数据采集设备的需求,公司首次研制铁鸟机地面试验中专用主桨遥测、尾桨遥测和非旋转数据采集联合同步测试系统。在AC313A 直升机地面联合试验中,该系统成功地采集主尾桨应变信号及机身振动、温度等信号。
投资建议
考虑到收入确认节奏,我们调整2024-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3、7.57 亿元(原值6.83 和9.37 亿元),分别同比+46%和+37%,并预计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6 亿元,同比+28%;调整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2.55 亿元(原值2.36 和3.35 亿元),分别同比+102%和+44%,并预计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3.34 亿元,同比+31%;我们调整2024-2025 年EPS 分别为1.28、1.84 元(原值1.71 和2.42 元),并预计2026 年EPS 为2.42 元。2024 年4 月17 日收盘价41.54 元对应PE 分别为32、23、17 倍。考虑到公司成长性较为突出,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军工行业需求下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