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2 年MO 源产品及特气产品销售增量显著,全年业绩同比高增长。作为半导体材料平台型企业,公司业务布局多产品多领域,近年来不断推进新产能建设,涉及光刻胶、前驱体、特气等多项产品,伴随项目产能在未来几年逐步落地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保持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2.80、3.25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0.47、0.51、0.60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我们认为2023 年92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43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08%。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5.81 亿元,同比+60.62%;实现归母净利润1.87 亿元,同比+37.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6 亿元,同比+78.39%。公司2022 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因MO 源及特气产品得益于公司加强市场拓展,销量大幅提升,尤其是氢类、氟类特气产品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45.34%,较上年的43.42%上升1.92pcts。其中MO 源产品毛利率40.10%,较上年下降0.12pct;特气产品毛利率48.88%,较上年上升3.87pcts。2022 年Q4 实现单季营收3.22亿元,同比+16.86%,环比-21.8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24 亿元,同比-299.90%,环比-136.62%,主因Q4 单季度资产减值损失0.32 亿元,对利润影响较大。
2022 年全年四费费用率下降0.63pct。费用率方面,公司2022 年全年销售费率4.41%,较上年下降0.25pct;管理费率14.40%,较上年下降0.13pct;财务费率1.21%,较上年上升0.56pct;研发费率11.13%,较上年下降0.81pct,研发费用1.76 亿元,公司积极推进MO 源、前驱体、电子特气、光刻胶、OLED 材料等多项重要研发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四费费用率合计31.14%,较上年下降0.63pct。现金流方面,2022 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29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0.09 亿元。公司经营相对稳健,持续保持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四费费用率控制稳定。
打造半导体材料平台型公司,业务布局多产品多领域。(1)MO 源板块,公司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MO源全系列产品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领先企业,亦是全球主要MO 源制造商之一,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导地位;(2)前驱体板块,公司在02 专项研发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多种前驱体材料,已覆盖晶圆制造所需的硅前驱体/金属前驱体、高K 前驱体/低K 前驱体的主要品类,并成功导入国内领先的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量产制程,有7 款前驱体材料通过客户验证,具备稳定供应能力,有4 款硅前驱体产品进入国际先进制程企业验证;(3)电子特气板块,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品质、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含氟电子特气竞争力不断强化;(4)光刻胶及配套材料板块,ArF 光刻胶在下游客户存储芯片50nm 和逻辑芯片55nm 技术节点的产品上通过认证,同时多款产品正在多家客户进行认证。公司具备领先的生产技术、强大的研发创新实力及扎实的产业化能力,已经在多个领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的局面,远期看,公司各项新产品有望成为新的成长点。
持续扩张产能强化市场地位,推进新产品项目建设。从产能布局上看,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光刻胶项目、2000 吨/年三氟化氮扩建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预计年产45 吨半导体先进制程用前驱体产品产业化项目及年产140 吨高纯磷烷、砷烷扩产及砷烷技改项目至2023 年11 月30 日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预计乌兰察布年产7200 吨电子级三氟化氮项目至2024 年年底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同时,公司在光刻胶项目和三氟化氮扩产项目结项后,拟将募集资金中的22000 万元用于投资“六氟丁二烯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改 造项目”。公司预计100 吨/年六氟丁二烯生产装置项目于2024 年建设30 吨/年中试装置,打通工艺流程,掌握核心技术;2025 年技术消化吸收,装置升级改造,增加部分设备,产能扩充到50 吨/年;2026 年扩建50 吨/年装置,总产能达到100 吨/年;公司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均营业收入约8060 万元,项目静态回收期5 年,所得税税后内部收益率约为28.80%。公司产能建设积极,在新老产品方面均有项目推进,有望不断强化市场地位,提升市占率。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萎缩;公司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产品验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2 年MO 源产品及特气产品销售增量显著,全年业绩同比高增长。作为半导体材料平台型企业,公司业务布局多产品多领域,近年来不断推进新产能建设,涉及光刻胶、前驱体、特气等多项产品,伴随项目产能在未来几年逐步落地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保持增长。综合考虑前驱体项目在客户端验证通过后的放量贡献以及特气项目投产后行业供给增加可能造成远期产品价格压力,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55、2.80 亿元(原预测为2.48、3.08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25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0.47、0.51、0.60 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30/45/60 分位PE 分别为73/92/121 倍,我们认为2023 年92 倍PE 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43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