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出台上海市首批河长名单。
评论:
“河长制”问责明确、层层落实,彰显顶层设计优势此次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是2016 年12 月中央政府办公厅和国务院共同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体现,彰显了在顶层设计背景下基层政府迅速领悟中央政策意图和高效执行能力。
上海市首批河长名单沿用了中央提出的建立全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体系,要求党政机关一把手负责人要兼任“河长”的思路,建立了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河长体系,由上海市副书记、市长应勇担任上海市总河长,上海市副市长陈寅担任上海市副河长;各区内区长担任区级总河长、副区长担任副河长;各街镇领导担任街镇河长。
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总河长作为辖区推行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河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解决河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副总河长协助总河长统筹协调河长制的推行落实,负责督导相关部门和下级河长履行职责,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问责。
同时明确考核问责,将河长制实施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市级河长制办公室将对各区河长制推进工作进行考核,水务部门将河长制工作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合,环保部门将河长制工作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失职失责的要严肃问责。
考核周期明确推动治理方案细致入微
上海市水系发达,河湖众多,共计有河道26,603 条,湖泊692 个,河湖总面积约619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9.77%,常水位条件下,本市总槽蓄容量约13 亿立方米。而此次政策主要目标是“到2017 年底,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到2020 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78%,河湖水面率达到10.1%。”
中央要求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一月份前将治理情况汇报给党中央国务院,中央考核周期明确敦促了基层治理计划周全及细致。此次上海市政府也发布了河道整治名单及对应河长,最短的河道甚至细到只有260 米,可见此次政策细致及较强的执行性。
河长制信息公开化,全面推广值得期待
河长制在各个省市有试点案例,2007 年太湖蓝藻爆发并引起供水危机后,无锡市于当年8 月开始了流域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尝试,提出“河长制”:即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重要河流的河长,负责河道、水源地的水环境、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落实属地责任,实施源头治理,以保证河湖长期保持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良好生态环境。“河长制”
实施一年后,该市辖区内的79 条河流考核断面达标率从53.2%提至71.1%,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效果显著。故这一流域治理的创新方式迅速成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词”,被全国多个省市效仿,江苏、浙江(河长制、五水共治效果显著)、天津、福建、海南、江西、北京、安徽等8 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在全省(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河长制;河北、河南、辽宁、湖南等地也均在试点流域水系实现了河长制。同时各级政府要公告河长名单,在主要河道、湖泊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理保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也起到了良好监督和推行效果。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不景气致政府/企业环保投入有限;政策进度/环境执法力度低于预期;环保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
上海推行河长制及公布首批河长名单,彰显在顶层设计背景下基层政府迅速领悟中央政策意图和高效执行能力,问责明确、考核周期清晰及信息公示共同推动河长制落到实处,如同现代版“大禹治水”,“河长制”全面推行及中央环境督查执法风暴值得期待。重点把握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工业污水三主线。黑臭水体治理推荐碧水源、津膜科技、中金环境及北控水务,关注岳阳林纸及环能科技。海绵城市建设推荐华控赛格,关注云投生态。工业污水治理看好津膜科技,关注博天环境(即将发行),关注天壕环境、碧水源及中电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