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骨修复材料种类多样,技术革新迅速。骨修复行业主要包括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的骨缺损修复,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020 年,患者高达202.43 万至215.08 万。神外领域一些新适应症患者近几年开始贡献增量,颅底择期手术中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瘤过去保守治疗为主,但近些年外科治疗开始追求全切除,因此在高端医院的手术量不断增加;口腔领域随着未来种植牙数量/百万人数量不断提升,对于修复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另外骨科领域需要骨修复人数最多,患者高达170.31 万至172.38 万。
天然骨逐渐淘汰,人工骨替代效应加剧,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成主流。在我国骨修复材料中,天然骨修复材料仍占主体,但来源有限且存在法律和伦理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临床需求。而人工骨凭借广泛易得性、优良修补性加速对自体骨的替代。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陶瓷、骨水泥)和复合材料(PEEK 材料、聚乙烯/羟基磷灰石等)逐渐成为人工骨修复市场相对主流产品,未来搭载BMP-2 等活性因子的活性生物骨和复合材料值得期待。
不同领域材料偏好各异,市场空间超百亿。神经外科领域目前钛网虽是主流,但PEEK 替代趋势逐步显现;口腔医学领域异种骨领跑,无机骨粉初露头角;骨科领域自体骨、金属材料占主导,人工复合材料成趋势。根据我们对三大领域适应症的测算,2030 年骨修复领域市场规模超百亿,其中神经外科领域骨修复市场空间为28.36 亿元,其中PEEK 材料市场空间呈逐年递增趋势而钛板逐年递减趋势;我国口腔骨修复材料市场空间为24.2 亿元;我国人工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至2030 年为57.51 亿元。
投资建议:骨科集采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型骨修复材料优势明显。骨科集采常态化、全面化、力度化,使骨科植入耗材利润经受考验,目前纳入集采的骨科高值耗材主要是传统的、应用普遍的耗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新型的骨修复材料的价值逐步凸显,建议深入布局神经外科骨修复、口腔骨修复、运动医学等其他新领域,这些领域不受政策影响,饱和度小、国产替代空间大;研发机械性能更强、生物活性和诱骨能力更高、可降解等特性的新材料,将加速替代传统修复材料,实现骨修复行业新腾飞;3D 打印技术等新技术将助力骨修复行业更加定制化个性化发展同时有效降低成本。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上市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上市后产能不足的风险,国家高值耗材统一集采导致销售额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