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白色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个的巨大挑战,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兴起可降解风潮。2020 年中国正式从“限塑”转为“禁塑”,国内可降解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需求空间大,供应格局雏形未现,我们认为2021 年可降解行业迎来百舸争流的“黄金时代”。
理由
解决白色污染,限塑政策加码。塑料污染又称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在使用后被弃置,变成固体废物而造成的污染。随着经济发展,白色污染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二十一世纪以来,一场可降解风潮从发达国家发起、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全球主要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随着2020 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我国正式加入“禁塑”行列、步入可降解时代。
可降解市场前景光明,成本控制决定可降解市场天花板。2019 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8184.2 万吨,其中可降解塑料实际用量仅4.4 万吨,占比不足1%。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快递、外卖、商超购物、农膜等领域。根据测算,我们预计至2022 年末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提升至70.8 万吨,至2025 年进一步达到174.0 万吨(CAGR 为78%),发展潜力大。可降解塑料种类众多,实际推广需要充分考虑性能及性价比,成本降低速度及幅度决定其推广进度,当前时点来看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及PLA(聚乳酸)是较具发展潜力的两种产品。
PBAT 是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明星产品,2021 年步入爆发元年。目前海外PBAT 无论是规模和技术上都领先于国内企业,代表企业如巴斯夫和Novamont 等。随着国内科研院校及企业加大投入,国内生产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我们认为2021 年有望进入大规模扩产元年,三年内规划新增产能超200 万吨(2020 年末约17 万吨)。我们认为国内主要企业不存在技术障碍,目前高单价之下先投产先盈利,2022 年后成本控制强、具备大化工能力的企业有望逐渐胜出,远期需要关注万华、华峰等化工巨头对PBAT 布局进展。
PLA 是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代表产品,技术门槛有望成为高盈利的护城河。PLA 是以玉米等农作物为基础原料合成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受到丙交酯高技术门槛限制,NatureWorks、Total Corbion 等外企仍是全球的龙头供应商。目前国内企业浙江海正、丰原生化、金丹科技等少数企业逐步打通全流程,考虑到进入壁垒较高,我们认为PLA 未来两年内有望维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全球限塑禁塑背景下,可降解塑料需求2021 年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可降解行业具备突出的投资价值及机会。与需求相对明确不同,行业供应格局暂未明晰,我们认为选股逻辑应当着眼现在(技术突破、先发优势等)+展望未来(企业质地、做大能力等)。PBAT 方面,我们建议关注长鸿高科(未覆盖),同时看好万华化学、华峰化学等具备产业链优势的龙头企业。PLA 方面,我们建议关注金丹科技(未覆盖)。
风险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企业可降解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