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科技仪器国产化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政策战略高度不断提升。2023 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人民日报、《求是》亦有多篇发文,科学仪器政策支持战略高度不断提升。23 年6 月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科学仪器为院校支出的重要方向,且国产仪器与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需求更为匹配;9 月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联合发文,采购国产仪器设备可全额退还增值税等。22 年9 月底的贴息贷款支持拉开了政策支持国产化的序幕,我们认为,伴随政策战略高度不断提升,后续更具体详细、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及行动方案有望持续出台,提振行业需求。
对标海外:千亿赛道土壤优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海外:根据SDI 统计,科学仪器全球规模超4000 亿元,具备高技术壁垒、细分赛道繁多等特点,各公司多通过自研技术及“拳头产品”站稳脚跟,后广泛收并购,抢占新市场以实现自身业务线拓展,赛默飞、丹纳赫近十年最大涨幅均超十倍。(2)国内:我们测算2025 年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空间近800 亿元,而当前国产市占率仍处低位,替代空间广阔。
展望第三轮:更关注实质性订单落地,期待细分政策持续出台。回顾A股科学仪器板块两轮行情:第一轮2021 年伴随聚光科技(谱育科技)、莱伯泰科等公司新产品推出,以及部分企业IPO 上市,市场逐步认知科学仪器类公司投资价值;第二轮2022 年伴随千亿贴息贷款政策出台,提振板块景气度,各公司出现较大的股价涨幅。展望第三轮,我们认为市场将更聚焦于各公司实质性的订单、收入、业绩层面的表现,在政策方面则期待在采购比例、资金、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出台更具可操作性及更具体的国产支持政策。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莱伯泰科、皖仪科技、海能技术、雪迪龙等。根据各公司22 年报及23 年中报:(1)领头羊:聚光科技,23H1 谱育科技实现营收4.75 亿元(同比+58.69%,归母口径占总营收的30%),历史包袱正逐步剥离,且近6 年研发投入超25 亿元,现质谱、色谱、光谱、前处理等全品类布局,实现环境、工业、医药等多领域销售。(2)成长加速:莱伯泰科(22 年半导体领域ICP-MS/MS 产品发布并实现发货);皖仪科技(22 年分析仪器占总营收约5%,产品体系逐步完善);海能技术(22 年色谱光谱占总营收达22%,样品前处理&有机元素分析奠定稳固基石)。(3)孵化期:雪迪龙(环境监测仪器龙头,质谱色谱等业务正处孵化阶段)。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研发失败风险;产业化失败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