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投资提示:
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高,大力推进减排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主要包括内含碳排放和运营碳排放,内含碳排放即建造过程的碳排放,主要涵盖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运营碳排放即建筑运行过程的碳排放,主要为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电梯、燃气等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根据CABEE,2018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 亿tCO2,其中内含碳排放约28 亿tCO2,最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阶段约27 亿t CO2,施工阶段碳排放1tCO2;运营碳排放约21 亿tCO2。
生产线绿色智能改造助力建材生产环节减排。建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本质属于工业领域,钢铁、水泥减排首当其冲,在众多路径之中工程企业主要承担生产线向绿色智能升级改造等工作。对于钢铁行业,冶金工程企业在探索氢冶金作为终极降碳工艺的同时,推进以高炉改造和短流程电炉等成熟工艺为主的中短期减排方式;对于水泥行业,智能化、信息化水泥工程在进一步挖潜成本的同时具有较好减排优势,根据中材邦业改造案例,单条水泥生产线智能改造成本大约4250 万元。
施工阶段碳排放占比小但时间密集,装配式工艺实现建造方式向集约高效节能转变。建筑施工环节集中在1-2 年,短时间内消耗资源较多,同时释放大量CO2 气体。近年政策大力推进下,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CAGR达53%,其中20 年为6.3 亿㎡,较19 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较19 年提升7.1pct。从结构上看,我们认为钢结构相较于传统现浇和预制PC,建筑钢材回收率达90%,材料可回收利用率更高,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建筑运营阶段排放体量大,具有长期持续性,是建筑减排重点。从减排角度看,主要有建材能效提升、建筑产能增强和能源系统脱碳三大实现路径。绿色建筑标准及行动方案指引运营阶段节能减排重点方向:1)设计是关键,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已纳入到强制性要求中,设计环节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是建成绿色建筑的重要前提;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提升建筑能效的重要方式之一,政策持续加码。BIPV 降碳减排效果显著,城市光伏渗透率10%-60%的范围内,建筑运营碳排放量减少3%-50%。光伏成本十年间降低近90%,BIPV经 济性日益显现,有望在工商业建筑率先应用,在渗透率20%的情况下,2025 年工商业建筑领域BIPV 应用潜在市场规模约1394 亿元。
生态修复辅助行业全生命周期固碳。固碳是助力建筑行业走完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两种方式,从建筑企业受益角度,生物固碳需求将驱动生态园林持续发展。“十三五”以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2015-2019 年全国公共财政自然生态保护支出CAGR 达20.9%,2015-2020 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CAGR 达29.4%。
碳交易市场催生相关服务业发展。21 年6 月底前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预计将正式上线,初期仅纳入2225 家电力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作为试点,后续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体系,企业数量在8000-10000 家左右。初期交易产品包括碳配额及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核查、碳认证服务率先受益,随着市场日渐成熟,碳资产管理等服务也将迎来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从建筑工程企业受益角度看,碳中和贯穿建筑业全过程,将带来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1)建筑材料环节,碳中和会进一步加速传统建材的绿色化改造,尤其针对排放占比高的水泥、钢铁行业,相关受益公司中材国际、中钢国际、中国中冶等;亦将促进绿色低碳建材的开发,例如3R 建材、光伏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受益公司森特股份;2)建筑设计环节,设计优化是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的前提保障,华阳国际在这一领域具有优势;3)施工环节,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构件生产企业如鸿路钢构等,施工企业中国建筑、精工钢构、金螳螂、亚厦股份等将有所受益;4)生态园林企业由于行业本身具备生态固碳的特性而迎来发展契机,代表公司东珠生态等;5)碳交易市场建立引申出碳核查、认证、资产管理等新兴服务产业,国检集团等相关公司已经提前布局。
风险提示:碳中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