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政策、产业链共振,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时刻。技术层面,机器人与智能驾驶的AI 大模型在底层架构(Transformer 架构与深度学习框架)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特斯拉、小鹏、华为等头部车企凭借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厚积累,有望实现深度赋能,从而顺利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除车企外,传统机器人主机厂聚焦工业场景应用,均有望在2024-2025 年迎来商业化落地元年。与产业发展对应,2024Q4 以来,各地政府陆续发布机器人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
行星滚柱丝杠空间大、壁垒高,公司打通丝杠+磨床技术路径。行星滚柱丝杠作为线性执行器的核心零部件,价值量高(特斯拉Optimus Gen2 单机用量14 根)、内螺纹精加工壁垒高,头部供应商(北特、双林、恒立液压、贝斯特、新剑传动)加速布局,投资规模与技术突破双线并进,行业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公司HDM 产品与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在技术上同源,并且在螺纹、齿轮加工等生产工艺相通。公司2000 年起自主开发HDM 产品,2014 年整合轮毂轴承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023 年立项开发滚珠丝杠,2024 年行星滚柱丝杠样品研发成功,2025 年1 月试制产线全面竣工,3 月发布首款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产品,技术研发路径清晰。
此外,公司2025 年2 月收购无锡科之鑫,布局内螺纹磨床技术,有望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压缩交付周期。
注塑件业务稳健,电驱业务经营向上,主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客户方面,公司电驱及注塑件业务产品谱系完整,客户涵盖五菱、大众、长安、广汽、零跑、奇瑞等头部车企,并通过全球化布局,实现核心客户的深度绑定,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客户销量增长。产品方面,公司目前电驱业务量产包括155 平台(圆线)、180 平台(扁线)。其中180 平台量产爬坡,目前配套五菱,而最新一代的220 平台电机预计2025 年量产,随着产品谱系的不断拓展,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收入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1/6.1亿元,对应PE 分别为54/52/44 倍。考虑到公司传统主业的经营改善与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预计公司有望维持较快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项目量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拓展不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