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密封胶龙头企业,建筑用胶贡献主要业绩。公司成立于1998 年,于2009 年在创业板上市,经过26 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成长为有机硅密封胶行业龙头企业,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3 年我国室温硅橡胶产量为142.8万吨,据此估算,2023 年公司市场份额约12.35%。目前公司产品主要覆盖有机硅建筑胶、工业胶、硅烷偶联剂等,其中,建筑用胶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2023 年建筑用胶、工业用胶及硅烷偶联剂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3.01%、27.01%及7.87%,毛利占比分别为65.81%、29.03%及3.8%。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建筑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建筑业是有机硅密封胶最大的应用领域,2019-2023 年公司建筑用胶产品收入从7.78 亿元增长至16.42 亿元,CAGR 为20.53%。随着“双碳”政策推行,国家相继出台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行业新进入者及现存企业数量均不断缩减,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公司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产销量稳步增长,2022 年公司建筑胶销量为11.3 万吨,2023 年建筑胶销量同比增长23.63%至13.9 万吨,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 年建筑领域有机硅密封胶用量约94.05 万吨,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38%,基于此测算,公司2022、2023 年在建筑胶领域的市占率分别为10.9%及12.2%,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存量房装修、旧房翻新改造等均可为有机硅密封材料提供稳定增长的空间,同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愈发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作为建筑用有机硅密封胶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下游需求向好,工业胶持续贡献增量。公司工业胶产品主要用于光伏、电子电器、汽车、电力等领域,受益于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子信息等行业高速发展,以及大规模电网、电化学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公司工业胶产品销售实现快速增长,2019-2023 年收入从0.77 亿元增长至7.04亿元,CAGR 达73.89%,营收占比也从2019 年的7.56%迅速提升至2023 年的27.01%,工业胶产品已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目前工业胶下游应用需求向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5G、物联网等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汽车、电子、家电行业以旧换新为有机硅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和增长点,公司将继续加深工业胶在光伏太阳能、动力电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领域中的应用,工业胶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下游需求稳步增长,硅烷偶联剂逐步放量。硅烷偶联剂是生产高端有机硅密封胶、光伏胶膜、玻璃纤维、涂料、塑料等材料的关键助剂,2019-2022 年公司硅烷偶联剂收入从1.08 亿元增长至3.29 亿元,CAGR 为44.96%,2023年受行业供需变化、产品价格下滑以及公司数智改造产能的影响,硅烷偶联剂收入同比下降37.79%至2.05 亿元,2024H1 由于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收入有所改善,营收同比增长13.22%至1.13 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硅烷生产基地,当前由于环保政策趋严,落后产能正在逐步出清,竞争加剧致使市场价格有所下行,但随着硅烷偶联剂在光伏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领域的不断拓展,在电子行业、有机硅化合物等传统领域的消费结构调整,其需求有望保持稳步增长。目前子公司安徽硅宝8500 吨/年的硅烷偶联剂技改项目全部建成并逐步投产,随着产能顺应下游需求节奏释放,硅烷偶联剂产品对公司的业绩贡献有望进一步增加。
重视外延发展,助力长期成长。公司注重外延式发展,近年来增资并购多家公司,对产业链布局进行进一步完善。2020 年4 月,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从事有机硅、环氧、紫外光固化等功能高分子材料业务的拓利科技100%股权;2023 年1 月,公司使用自有资金3000 万元增资原材料纳米碳酸钙优质供应商广西华纳,取得广西华纳3.53%的股权;2024 年6 月,公司拟收购热熔胶企业江苏嘉好100%股权,7 月股权收购事项首次交割工作已完成,江苏嘉好开始并表。公司立足有机硅材料,积极通过外延方式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拓展业务领域,有助于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高端密封粘接材料行业的竞争优势,助力未来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在2024/2025/2026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56/28.52/32.61 亿元,同比变动-1.90%/11.59%/14.31%,实现归母净利润2.65/3.08/3.45 亿元,同比变动-15.77%/16.11%/11.98%,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5/2026 年PE 分别为16.19/13.94/12.45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项目建设不达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