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科创板首批9 家受理企业披露,医药类公司位列其中;另有多家医药科创企业披露拟上市科创板计划。医药科创渐行渐近,推动价值发现和价值分化。
摘要:
“医药科创” 渐行渐近,预计将成为科创板重要组成。2019 年3 月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配套业务规则;3 月18 日上交所审核系统开启接受正式审报;3 月22 日首批9 家被受理企业披露,其中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的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受理企业之一。根据各监管部门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医药行业拟上科创板的公司还包括:复旦张江(创新药/已公告待审议)、特宝生物(制药/辅导期内变更上市板)、启明医疗(医疗器械/辅导期)、微芯生物(创新药/辅导期内变更上市板)等。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预计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将成为其中重要组成。
对存量上市医药公司的短期影响主要由三条路径展开。1、技术方向映射。根据科创板定位,预计可能上市的医药行业细分领域包括:创新药、伴随诊断、高端医疗器械……等。尤其由于本次上市规则开创性地接受符合条件的尚无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估值体系重塑下,有望带来已上市存量医药创新资产的价值再发现。而创新产业链上的CRO/CDMO 则有望实质性受益于产业需求高景气。2、参股受益或子公司分拆上市预期,如通化东宝参股特宝生物。3、海外上市公司回归预期。
中长期影响则在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优化。过去十年A 股医药上市公司平均IPO 发行市值超过40 亿(IPO 价格*上市当日股本)且高度成熟企业少有低于10 亿市值者,而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从10 亿起步,对企业的估值从生命周期曲线向前端推移。同时,引入市值指标(对应多元化估值方法),取消利润指标(对应单一市盈率估值方法),并重启询价,估值体系的变革和注册制下供给侧的丰富,可能导致二级市场上市资产估值分化加剧,对产业的验证性要求更高,最终与创新资产的内在投资价值和成长性更为匹配。
投资建议:沿“医药科创”主线把握可验证性标的。推荐标的:泰格医药(CRO)、昭衍新药 (CRO)、凯莱英(CMO)、北陆药业(诊断)、金域医学(诊断)、恒瑞医药(创新药)、丽珠集团(生物类似药)、我武生物(干细胞)、乐普医疗(创新器械),受益标的:药明康德、艾德生物。
风险提示:需关注科创板亦配套了严格的退市规则。医药研发型企业研发周期长、风险高、需要较大资金和资源投入,若临床试验失败或市场回报不达预期,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