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储能等电池出口增速强劲,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有提升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 年1 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同/环比+20.1%/-48.6%,与同期中国新能源车零售表现基本一致,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同/环比+53.5%/-50.5%至30.2GWh,占比达到78%。出口方面,1 月中国电池出口17.5 GWh,同/环比+67.1%/-20.1%,占同期销量的22%(同比提升7 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9.1%,而储能等其它电池出口同比增长30 倍至6.3GWh,占出口总量的36%(vs 2024 年1 月2%)。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3/CR5 分别环比提升2 个/1.5 个百分点至76.2%/85.5%,宁德时代1 月装机量占比环比提升1.6 个百分点至47%。
强制配储取消,储能需求或将转移。2025 年2 月9 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在发电侧,强制配储政策的取消使新能源项目摆脱了政策负担,短期内储能项目装机需求将会承压。但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导致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依然存在,储能需求可能转移到电网侧和用户侧。
固态电池迎来新进展。近日多家车企公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 孙华军透露,比亚迪已经下线60ah 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 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 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比亚迪采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电解质的组合方案。长安计划2025 年底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6 年实现装车验证,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投资启示:受春节影响,2025 年1 月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的表现均偏软。
随着各家车企促销活动的推出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我们预计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有望进入节后回暖周期。储能需求方面,发电侧强制配储的取消对储能电池装机短期影响负面,但持续增长的风光发电项目导致的弃风弃光、电量消纳问题依然存在,风光配储仍是刚需,因此我们认为长期需求不变。此外,我们关注到中国动力电池集中度呈现提升态势,1 月共有36 家企业实现装车配套(vs 2024 年12 月41 家),表明电池行业的落后产能正在逐步出清,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个股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以及出海布局领先的宁德时代(300750 CH/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