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提升消纳资产运行效率,具有杠杆作用。新能源消纳瓶颈逐步显现,三北等地区已存在明显压力,依赖于“储、输、控”共同发展,“控”的核心是广泛应用数智化技术。根据CNESA 和国家能源局,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从2020 年的3284GW快速扩张至2023 年的31390GW。
根据中电联,23H1,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平均利用率仅为0.34,较为低下。直流特高压投运数量从2020 年的16 条增加至2023 年的20 条,我们测算, 2022 年直流特高压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3416h,仍需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数智化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发挥消纳杠杆作用,促进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数智化已受到中央和电网公司高度重视。
数智化释放消纳弹性,降低电力系统转型成本。开发系统灵活性资源、电力设备适应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潮流波动、电力系统适应复杂运行状态的调度控制,共同指向数智化。参考德国,数智化可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降低转型成本;促进灵活性资源参与调节,提高转型效率。
发输变配用全环节需要数智化升级,配用电侧为核心。全球电网数智化建设提速,根据IEA,2016 年至2022 年数字技术投资占电网投资比例从12%增长至20%,其中2022 年75%的数字化投资投向配电网。目前,国网提出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根据国网电子商务平台,2021-2023年国网总部数字化项目中标金额从约65 亿增加至约93 亿(网省数字化招标规模大于总部),设备类与服务类中标金额同步提升;南网提出到2025 年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数智化建设。我们分析认为,数智化针对一硬一软两大需求:提升电力设备可观可测可控水平的硬需求、加强电力市场数据广泛交互的软需求;包含“2+N”典型设备和场景:信息通信和智能管理系统贯穿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环节,发电侧新能源功率预测、输变电侧集控站和智能巡检、配电侧一二次融合设备和智能融合终端、用电侧综合能源管理和虚拟电厂等。
投资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及智能管理系统是基础,关注国网信通、国电南瑞、泽宇智能等;(2)设备:①智能电表:
关注海兴电力、三星医疗、炬华科技、威胜信息等;②充电桩(V2G):
关注特锐德、通合科技等;③数字化变电站:四方股份、东方电子;④智能巡检:亿嘉和、申昊科技;(3)软件:①供需预测及电力交易需求:
关注国能日新;②智能运维:关注南网科技等;(4)模式创新:微电网、综能服务迎来发展,关注南网能源、安科瑞、苏文电能、朗新集团等。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电改推进不及预期;数据安全风险影响电力数智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