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ESG国际准则制定;加快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助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纺织行业的绿色低碳进程,继续深化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天然气耦合发展,支持绿氢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降低绿氢成本,同时因地制宜支持煤化工产业与天然气耦合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
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
积极参与ESG国际准则制定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ESG需求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碳市场、ESG标准、体系结构等与国际互通互认尚需时日,ESG服务业态处于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就此,李慧琼建议,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ESG国际准则制定。
“可依托现有ESG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等平台,率先研究并规划ESG制度体系,同时积极参与ESG国际交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促进形成兼具国际性与中国特色的ESG制度体系。”李慧琼说,建议金融监管部门与几大交易所联动,参照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披露准则,结合中国实践,发布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指南,推动ESG报告使用协力厂商鉴证,公布ESG评级结果。
针对内地与香港有关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合作,李慧琼建议,可以探讨以香港作为平台,将相关方法学向国际推广,例如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使用相关方法,作为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据。未来,应长远探索内地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香港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例如项目互挂及买卖交易互通。
生命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李慧琼关心的话题。她认为,为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需要有政策配套满足从事生命健康科技产业的机构和租户。例如,让内地生物样本和相关数据跨境流动到香港园区用作科研用途,以及允许设于香港园区的临床试验所跨境使用和处理所需的内地临床样本。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
支持煤化工产业
与绿氢、天然气耦合发展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氢多碳少的特点,与碳多氢少的煤炭合成气能够很好地适配耦合,合成化工产品,提高碳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今年,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除了继续关注塑料制品的“白色污染”外,还关注降低碳排放的问题。
他建议,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天然气耦合发展,支持绿氢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降低绿氢成本,同时因地制宜支持煤化工产业与天然气耦合发展,提升煤化工产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禀赋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积极探索以煤炭为原料向下游延伸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煤炭资源转化途径之一。”郑月明介绍,在“双碳”目标下,煤化工产业积极实施减碳降碳举措。从化学角度来看,碳元素只能转化,不能消除。煤化工合成化学品过程中普遍存在“碳多氢少”、碳氢比不匹配的问题,导致碳排放量较大。例如煤制甲醇过程中,甲醇合成气要求的氢碳比约为2.05至2.15,但由于煤炭气化后一氧化碳含量较高,氢气含量较低,合成气必须经过变换调整碳氢比,多余的碳无法参加反应,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要减少碳排放,需要向反应体系中补充氢元素。
除氢气外,天然气是常见易得的富氢原料。郑月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绿氢多为电解水制氢,能源主要依靠风电、光伏,制备成本较高,供应有限,产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有较强的地域限制。此外,我国天然气整体资源不足,优先作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使用,政策上限制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
针对以上问题,郑月明建议:一方面,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耦合发展,支持绿氢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降低绿氢成本,提高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支持煤化工产业与天然气耦合发展,提升煤化工产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在国家规划的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煤化工企业根据所在区域能源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减碳方式。在天然气供应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现有煤化工企业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与天然气耦合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
此外,郑月明继续就加大禁限塑政策执行力度,支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提出建议。郑月明表示:第一,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提高日常执法检查、不定期专项抽查等频次,禁止传统塑料进入禁限塑终端消费领域,加大对限制领域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处罚力度;第二,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将“禁塑令”的实施成效,作为评选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的评价指标;第三,进一步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第四,支持可降解产品的回收和处理,优先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和旅游度假区、风景区设立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分类回收设施,建设集中堆肥处理场。
全国人大代表、鲁泰A董事长刘子斌:
纺织业加深国际合作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标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纺织行业应对挑战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鲁泰A董事长刘子斌继续将目光投向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从提高纺织行业装备智能化水平,精准制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和目标两个方面,加快推进纺织行业的绿色低碳进程;同时,继续深化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30余年从业经历的刘子斌始终心系纺织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年出口总额近3000亿美元,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40亿美元。”在刘子斌看来,纺织行业是我国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生产制造能力与贸易规模长期稳居世界首位。然而,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供应链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当前,我国纺织业稳妥有序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市场,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他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刘子斌建议进一步重视纺织国际化发展需要,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考虑将纺织服装产业纳入“澜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国家对外合作机制框架下产能合作的优先推进领域;充分发挥各对外合作机制平台作用,鼓励推动与重点国别和地区开展多双边纺织产业合作。
在刘子斌看来,纺织服装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大有可为。他建议,利用相关扶持政策、专项资金,鼓励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鼓励支持大型骨干企业成长为国际化运营水平较高的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团;支持民族品牌开拓新兴国家市场,树立中国纺织服装及家纺等品牌形象。
就推进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他建议,进一步鼓励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围绕纺织智能制造与装备等进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全产业链装备智能制造水平;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进一步优化管理、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控股集团总裁王臻:
加快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融合
助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充满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控股集团总裁王臻说,“我们要加快纺织行业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紧抓新兴技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变革中赢得未来主动权。”
今年全国两会,王臻将围绕纺织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建议。
支持“双碳”服务平台建设
助推纺织行业安全绿色发展
作为一名纺织人,王臻心系行业发展。她表示,近年来,纺织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和各项政策要求,全面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面临挑战,具体包括:缺乏纺织行业本土化背景数据库;产业数据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弱;增加产品碳足迹评价投入,导致企业低碳产品开发成本增加等。
“面向未来,要加快建设符合国际规范和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背景数据库,这是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市场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必然要求。”王臻说。
王臻建议,将纺织行业本土化背景数据库纳入工业本土化背景数据库建设任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工作,依托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服务平台,服务广大纺织企业。
针对纺织品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服务平台建设,王臻建议,将该平台建设纳入重点支持项目,推动平台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持续提升,优化服务价格。高度重视产业数据安全,积极发挥平台在产业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众多优势,大力支持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并对平台安全技术选择与安全管理建设等方面予以指导和支持。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王臻建议,扩大财税优惠政策支持范围,将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纳入支持政策。此外,完善相关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政策,将低碳产品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打造品牌成长法治化营商环境
王臻介绍,过去几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为复杂、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社会意识有待提高等挑战。
王臻建议,应从五方面着手,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中国品牌、中国名牌的持续成长创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法治化环境。
一是加大对商标侵权、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完善品牌维权的争端解决机制,加大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引入平台评价机制,完善平台治理、加重平台的审核责任。
二是在完善知识产权注册审查制度方面,对申请注册在先的商标类知识产权予以严格保护,并鼓励中国驰名商标进行同一商标的多元产业扩张应用,放大名牌效应。
三是针对商标类广告语,明确其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确保品牌持有者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对“商标淡化”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全面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严厉制裁严重侵权行为,加快诉讼案件处理效率,让故意侵权者付出更大代价。用科技和数字化赋能品牌企业进行源头打击,提升侵权打击效力。
五是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建议在协会层面建立争议调解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
发展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
激活十万亿家装市场
一套使用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屋,最快七天即可装修完毕,如何做到?答案是:用造汽车一样的柔性智造方式,对房屋进行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全国人大代表、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表示,这种新型生产方式,正在对传统现场加工作业的室内装修进行重构,成为带动家装市场绿色消费崛起的新引擎。
作为深耕无醛秸秆板材近20年的民营经济龙头,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华生态集团”)看好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服务的巨大市场。从企业运营和市场调研的“试验田”中走来,郭兴田连续两年关注家装内需大市场。今年两会,他将提交用“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激活存量住宅十万亿家装内需市场,以及将“生物质废弃物替代木材生产人造板项目减排方法学”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等建议。
何为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郭兴田介绍,这是一种新型大规模工业化集约生产和属地现场装配交付微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型智造,是对个性化定制灵活响应的创新产品供给,更是支撑消费端多样性服务需求的创新生产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内装整装产品与建筑结构分离,将室内装修部品拆解为十大工业模块体系(墙、顶、地、水、电、卫浴、门窗、衣柜、厨柜、系统柜),根据用户通过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提出的个性化需求,继续拆分为四万多个工业制造部件,全部使用无醛板材和环保建材,在智能化工厂进行精益智造和集成,像造汽车一样柔性智造整装产品,通过“一家一样”将全部家装部品精细配送到用户家中进行现场安装,不使用水泥、砂浆。
郭兴田表示,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转为以存量住宅运营运维为主,现有4亿套左右存量住宅的内装翻新以及局部改造,正成为继购房、购车之后的家庭主要大宗消费,市场潜力和规模巨大。
据统计,城镇存量住宅翻新周期按7至10年测算,每年翻新市场规模约7.5万亿元,再考虑住宅局部改造和公寓等商用类室内装修,理论上存量装修市场规模约达10万亿元,但现有规模约2万亿元,巨大市场潜力未被有效激活,主要原因是传统基础装修仍以手工现场制作等方式为主,面临熟练工匠断层、工期长、过程繁琐、环保不达标等问题。
郭兴田认为,“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通过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标准化基础上的“快装”、无醛材料等绿色建造基础上的“快住”,形成并构建新质生产力,正是有效解决上述痛点的先进生产力,是激活近4亿套城镇存量住宅约10万亿家装内需市场的有效手段,进而弥补房地产行业下滑导致的内需缺口,接棒房地产下游供应链相关的家具、家电、门窗、软装、卫浴等行业产能,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郭兴田也坦言,“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推广阶段,在不少用户对传统内装存在路径依赖的情况下,推陈出新存在一定难度。
对此,郭兴田建议,从创造应用场景、政府示范带动,修订相关标准、提升刚性占比,规范废旧物资处理、鼓励资源循环利用等三个方面,支持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发展。如:率先在政府投资项目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推广使用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产品;参照对装配式建筑的扶持方法,对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的采用比例提出硬性法规要求,倡导全社会支持和使用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