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44.67 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归母净利润4.38 亿元,同比增长28.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19 亿元,同比增长36.98%;23Q1 公司实现营收9.02 亿元,同比减少1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89 亿元,同比减少14.8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1 亿元,同比减少26.54%。
全年营收及净利均创新高,毛利率逐季呈提升趋势:
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44.67 亿元(YoY+5.22%),实现归母净利润4.38亿元(YoY+28.16%),毛利率21.75%(YoY+3.53pct),净利率9.91%(YoY+1.88pct),主要由于1)非手机业务快速放量;2)手机60W 以上快充占比提升;3)汇率波动对业绩有一定贡献。21Q4-22Q4 公司整体毛利率逐季改善, 22Q4 毛利率为24.98% ( YoY+7.24pct ,QoQ+3.10pct),净利率为5.47%(YoY-1.82pct,QoQ-6.18pct),单季度受美元贬值影响较大。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44 亿元(YoY+17.81%),研发费用率5.47%(YoY+0.63pct),研发人员增至626 人(YoY+29.88%),占比11.68%(YoY+3.04pct),研发投入的加大将有助于巩固公司在消费电领域的龙头地位并增强新兴领域的竞争力。23Q1 公司业绩同比承压,单季度实现营收9.02 亿元(YoY-18.47% , QoQ-19.27% ),实现净利润0.89 亿元(YoY-14.80% ,QoQ+57.40%),我们认为主要由于1)疫情及春假对生产端造成一定影响;2)以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市场尚未出现明显复苏,终端客户仍处于去库存阶段。新能车电控、光储逆变器等新业务的全面铺开短期内对费用端造成一定压力,但中长期来看随着新业务潜力释放,费用率预计将逐步恢复历史水平。
手机充电器功率升级趋势延续,非手机业务成长动能强劲:
(1)消费电子板块:一方面,公司手机充电器中的大功率产品占比快速提升,2022 年60W 以上销量/销售额占比分别达到17.69%(YoY+10.83pct)/38.18%(YoY+20.72pct),ASP 同比提升23.13%;另一方面,公司对手机充电器业务依赖程度逐年降低,2022 年占比56.85%(YoY-12.21pct)。当前IoT、PC、动力工具电源、自主品牌等非手机业务体量仍较小,未来成长空间充足。
(2)新能车板块:公司控股子公司智新控制拥有13 年三电控制技术积累和平台化能力,与东风、上汽、红旗、日产、本田、大众、高合、长城等车企已展开合作。截至2022 年底,公司累计完成130 余款型标定,产品已在汽车集团和新势力品牌主机厂实现定点量产;多款动力域控组合产品和中央域控及特定功能zonal 域控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部分产品已进入预备量产阶段。22H2 智新控制并表,全年实现营收6.23 亿元(YoY+118.60%,其中并表收入3.64 亿元),预计业务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3)数字能源板块:公司主要为光伏/储能行业提供户用和工商业逆变器和储能产品,为工商业和户用光储充系统及公用充电基础设施提供充电桩、充电模块、随车充、逆变器等产品和光储充系统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电源产品。截至2022 年底,公司针对户用和工商业的光伏储能逆变器和户用光储充系统已经启动开发,将主要针对国际市场;CRPS 服务器电源已形成系列化产品并量产供货,配套的PDB 服务器背板电源也实现批量供货。
我们认为公司基于自身的充储电能源技术及全球智能制造能力,围绕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三大业务边界,深入布局消费电子、新能车、数字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并受益于新能源及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加速完善,长期增量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60.69 亿元、75.33 亿元、92.0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1 亿元、7.60 亿元、9.42 亿元,6 个月目标价为44.00 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