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事件一:公司发布2021 年报,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 亿元,同比增长7.29%,实现归母净利润0.35 亿元,同比下降88.05%;其中Q4 实现营业收入4.45 亿元,同比下降9.71%,归母净利润-1.36 亿元,同比下降371.33%。
事件二:公司发布2022 年一季报,2022Q1 实现营业收入4.47 亿元,同比下降2.53%,归母净利润0.27 亿元,同比下降13.90%。
简评
2021 年营收同比增长,锂电收入&订单双丰收
营收同比增长,新能源业务为最快增长极。2021 年,公司围绕3+N 业务战略开展经营活动。三大主营业务经营情况良好,移动终端业务实现收入11.56 亿元,同比下降1.41%,营收占比为53.47%;新能源业务增速较快,实现销售收入6.35 亿元,同比增长76%,营收占比由2020 年的17.93%提升至29.39%,为收入增长最快的板块;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0 亿元,营收占比为12.01%。
未来,新能源业务将持续驱动公司收入增长。2021 年,随着公司成功收购鼎力智能,公司在锂电池中后段设备的布局得以进一步完善。目前,公司现有核心产品包括叠片机、电芯装配设备以及化成分容设备,已完成锂电中后段的整线布局,且已向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头部客户形成设备销售。截至2021 年底,公司新能源锂电设备业务在手订单合计超过18 亿元,预计2022年新能源业务占比仍将进一步提升。
2021 年利润低于预期,受毛利率、减值等多因素影响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35 亿元,同比下降88.05%;其中2021Q4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6 亿元,同比下降371.33%。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3.89%、4.38%,分别降低6.23pct、12.86pct。
公司毛利率降低主要系两方面原因:①新能源业务尚处于业务拓展期,毛利率处于较低水,且2021 年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拉低了综合毛利率;②2021 年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多,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展望未来,随着公司新能源业务规模及产品成熟度的提高、供应链成本与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综合毛利率有望改善。
除毛利率之外,如下因素造成公司净利率下降:①2021 年公司主动加大锂电、移动终端等领域的研发与管理投入,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增长5.75、0.99、0.40pct,造成期间费用率大幅增长。②2021 年公司对医疗、物流、新零售等未及预期的业务进行收缩或调整,并计提较多的减值损失;③公司2020 年参股的武汉洛特福业绩未达预期,主要系疫情和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造成影响,公司对其计提了减值损失;④受重大诉讼影响,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其计提相应损失。
总的而言,2021 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大部分系短期影响。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在2021Q4集中计提减值,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2022Q1 业绩低于预期,盈利能力改善
2022Q1 公司收入与利润低于预期,主要系公司部分产品验收受疫情影响而延后所致。2022Q1 毛利率为42.44%,同比、环比分别+5.70、+17.87pct,主要系2022Q1 验收产品中移动终端业务占比50.39%,该业务毛利率较高;2022Q1 净利率为9.50%,同比、环比分别-0.68、+41.99pct,边际改善较为明显。
聚焦3+N 战略,重点关注新能源锂电业务拓展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跨行业应用,目前重点围绕3+N 战略规划,针对移动终端、新能源、精密零部件与模具三大板块积极开展业务拓展,重点关注新能源锂电业务发展。
①移动终端领域:业务保持稳定,AR/VR 业务增速较快。整体来看,2021 年移动终端业务保持稳定,其中在AR/VR 产品领域收入7,400 万元,同比增长46.2%。2021 年,公司积极拓宽检测设备应用工序及细分领域,持续研发和拓展AR/VR 相关检测及装配设备品类,在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全阶段与其保持紧密的互动,为多家品牌客户提供产品开发和量产阶段的各工序检测和装配设备。AR/VR 业务有望成为移动终端业务未来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
②新能源领域:已具有中后段整线装配能力。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定位于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是裸电芯制作和电芯装配段设备的领先供应商之一。随着公司成功收购鼎力智能、叠片机不断开拓新客户,公司在锂电池中后段设备的布局得以进一步完善,建议持续关注公司产品交付及新客户拓展情况。
③精密零部件领域:定位于中高端领域,持续提升产能。公司定位于中高精密零部件与模具业务,2021 年公司提升零部件制造产能,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开拓新客户及新业务。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领先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公司,2022 年动力锂电设备、移动终端(AR/VR)设备业务均值得期待。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72、38.12、45.76 亿元,同比分别+37.53%、+28.24%、+20.0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3.48、4.57 亿元,同比分别+635.68%、+35.04%、+31.39%,对应PE 分别为18.01、13.34、10.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AR/VR 设备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毛利率恢复不及预期;控股、参股公司业绩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