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化。“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指出:在各个交通运输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包含城市公共服务车辆、重型货运车辆、铁路系统等领域。目标到2030 年,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渗透率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 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 年下降10%。同时,大力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方案”的渗透率目标,预计到2030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1100 万辆。
特斯拉Q3 业绩亮眼,并获40 多亿美金大单。21Q3 特斯拉实现营收137.57亿美元元,同比增长56.8%,实现归母净利润16.18 亿美元,同比增长388.8%。
公司Q3 毛利率达到26.60%,净利率11.8%。同时Hertz 租车公司向特斯拉订购10 万台电车,并且计划在明年底完成交付,部分媒体还报道hertz 租车可能将其50 万台汽车与货车全部实现电动化。运营公司使用电动车不仅经济性比较更好,使用的充换电问题比c 端用户也更容易解决。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过程,不仅体现在海外的运营公司和国内公交、出租车公司,近几年,甚至卡车企业也开始了加速电动化,力度也很超预期。业绩+订单双重影响,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金。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头羊,有望开启新一轮中游行情。
电池企业开始涨价。消费市场的电池半年前就开始陆续涨价,动力的铁锂电池在部分客户已经开始涨价,以传导成本的提升。近期,自11 月1 日起,比亚迪C08M 等电池开始上调价格传导原材料涨价压力,幅度不低于20%。该型号电池为三元动力电池,目前少量外供。今年仅考虑四大材料,单车的平均电池成本提升了4000-5000 元,pack 会更高一些。电池的价格传导属于正常的商业规律。但电池的下游主要是消费市场,除了部分低价车型,大部分对的价格敏感性较低,预计对销售影响不大。
电池环节存在差异化,盈利边际逐步向好。锂电池是高壁垒的制造业,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下游的动力行业、储能市场、消费市场都在超预期的发展,而且目前锂电池还处在比较快的迭代过程中,这个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产业方向。从中期边际变化来看,目前是锂电池盈利压力最大的时候,后续随着上游涨价趋缓或进入尾声,以及终端价格传导,盈利边际会逐步向好。
投资建议:继续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赐材料、璞泰来、德方纳米(汽车)、当升科技(化工联合)、中伟股份(有色联合)、容百科技、中国宝安。其他:蔚蓝锂芯、欣旺达(电子覆盖,静默期)。恩捷股份、华友钴业(有色联合)、宏发股份、新宙邦/江苏国泰(化工联合),天际股份/多氟多(化工联合)、星源材质、中科电气、奥克股份、精达股份/长城科技/长远锂科/厦钨新材/嘉元科技/诺德股份。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促进政策落地、销量不及预期。新冠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芯片供给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