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CB 化学品行业需求处于底部,后续国内消费电子复苏将拉动PCB 化学品需求复苏,公司作为国内PCB 化学品业务龙头,后续该业务有望迎来持续修复。公司在锂电回收领域具备工艺技术、回收渠道等全方位优势,有望随产能快速释放实现业绩高速增长。考虑到现阶段公司PCB 化学品开工率处于底部,叠加钴价波动持续拖累盈利能力,以及碳酸锂价格回落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45/3.62 亿元(原预测为4.02/4.90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15 亿元,对应EPS 预测分别为0.62/0.91/1.29 元,上调目标价至2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锂电材料业务放量助力公司2022 年业绩同比大幅提升。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33.02 亿元,同比增长27.99%;实现归母净利润1.17 亿元,同比增长87.60%。
2022 年,PCB 化学品营收14.44 亿元,同比下降15.05%,实现毛利率11.07%,同比下降1.63pcts;化学试剂营收3.91 亿元,同比增长27.75%,实现毛利率30.22%,同比上升0.10pct;锂电池材料营收入12.93 亿元,同比增长318.80%,实现毛利率16.65%,同比上升5.52pcts。
消费电子市场不振及钴价下跌,四季度业绩同比承压。2022Q4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PCB 化学品需求下滑导致公司盈利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此外三元电池渗透率下行,叠加三元电池中钴金属用量逐渐缩减,直接导致钴价持续走低,公司相关三元锂电回收产品的盈利能力同比承压。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2022Q4 公司业绩环比出现下降,实现营收6.23亿元,环比下降31.94%;实现归母净利润0.10 亿元,环比下降59.28%。
扩大锂电回收规模优势,加速锂电材料产能布局。2022 年公司完成建设1 万吨/年综合回收生产线和4 万/年吨退役锂电池拆解分类利用生产项目。未来公司将继续大力发展以锂电池材料与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为主体的新能源业务。
2022 年,公司在现有厂区继续开展了3.6 万吨磷酸锰铁锂及磷酸铁正极材料项目建设。此外,新建的5 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能预计于2024 年投产,将进一步巩固公司锂电回收的先发优势。
继续拓展锂电回收渠道,保障回收业务规模化发展。锂电回收产业规范度较为有限,上游废旧电池持有企业与下游回收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回收渠道存在一定困难,极大程度地限制锂电回收企业规模化发展。2022 年,公司与奥动新能源、松下中国、地上铁就电池的梯次利用和锂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建立战略合作。
公司通过与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企业合作,绑定废电池来源,建立稳定畅通的回收渠道,将切实保障公司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发展能力。
风险因素:锂电回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金属价格大幅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锂电回收行业竞争加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目前PCB 化学品行业需求处于底部,后续国内消费电子需求复苏料将拉动PCB 化学品需求复苏,公司作为国内PCB 化学品业务龙头,后续该业务有望迎来持续修复。公司在锂电回收领域具备工艺技术、回收渠道等全方位优势,有望随产能快速释放实现业绩高速增长。考虑到现阶段公司PCB化学品开工率处于底部叠加钴价波动持续拖累公司盈利能力,以及碳酸锂价格回落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45/3.62 亿元(原预测为4.02/4.90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15 亿元,对应EPS预测分别为0.62/0.91/1.29 元。根据DCF 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市值为104.7亿元,上调目标价至26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