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以自筹资金5,000 万元人民币对全资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增资, 将进一步增强中力新能源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有利于其锂电池的梯级利用、回收、拆解及再制造等业务的拓展。
评论:
行业不景气致使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公司传统业务为PCB 化学品,而钴等金属价格持续下跌,进而造成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下滑。公司新能源业务处于爬坡期,但今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处于低谷,正极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对于公司新业务拓展伤害较大。毛利率下滑既有行业环境原因,同时也由于锂辉石矿项目纳入报表和新能源业务爬坡期毛利率不高等收入结构原因造成。
产能转移趋势不变,PCB 化学品业务市场份额有望提升。随着PCB 行业产能转移持续推进,国产替代成为趋势,进而有望助力国内PCB 行业景气度回升。同时环保监管趋严促使国内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渐提升。公司作为国内PCB 化学品龙头,2017 年市占率为4%,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随着新产能逐渐投放,公司PCB 化学品业务将有望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崛起大势所趋,动力电池生产与回收业务井喷在即。2019 年1-11 月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09.3 万辆和104.3 万辆,同比增长3.6%和1.3%,预计2020 年有望回暖并维持较好增长,未来动力电池装机进入爆发期。同时按照动力电池3-5 年生命周期测算,2018 年开始动力电池回收进入快速起量阶段,梯次利用和三元拆解将大有可为。
公司打造锂电循环产业链条,开启成长新篇章。公司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分离提纯等化学工艺,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延展。公司依靠创新技术和成熟原材料供应渠道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快速突破正极材料壁垒并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公司作为工信部首批5 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之一,目前汕头1000 吨/月产能的电池回收示范线已运营成熟,长期规划20 万吨项目也将逐渐投产。同时公司与多家新能源车企建立回收合作关系,并与中国铁塔联合探索蓄电池梯次利用,进而打通“电池拆解回收-资源再生-正极材料”大循环产业链条,快速占领行业制高点。
投资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但基于行业原因下调公司2019-2021 年营收至18.77 亿、25.58 亿和31.0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5 亿1.60 亿和2.42 亿元,EPS 分别为0.20、0.43 和0.65 元,对应PE 为62.1、29.1和19.3 倍,维持“审慎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