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新材料:夯实产业体系根基的关键抓手

上海证券报 12-04 00:00

比亚迪 --%

□ 新材料的发现、研发和应用往往带来重大社会进步、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还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抓手

□ 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加速期,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新材料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和学科发展体系,规模、技术均有显著提升,国产替代能力不断增强,并在全国产生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 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国对新材料国产替代需求日趋明显,释放出对新材料的大量市场需求

□ 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五”时期,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实施重大任务,构建新材料新增长引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落实重大改革,完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工程,大力建设和完善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筑牢新材料产业发展根基

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战略性、基础型特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然选择,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也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抓手。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加速期,相关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及创新体系,国产替代能力不断增强,并在全国产生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五”时期,为夯实新材料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石作用,需要完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构建新材料新增长引擎,筑牢新材料产业发展根基。

一、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夯实产业体系根基的战略抓手

新材料的发现、研发和应用往往带来重大社会进步、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还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抓手。

(一)发展新材料产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然选择

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关键战略材料国产化迫在眉睫。当前,西方国家仍然主导世界新材料产业。虽然我国近年来新材料产业突飞猛进,实现了部分领域的国产替代,但在有些领域仍然受制于人,特别是光刻胶、硅片等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较慢,使高端制造面临“卡脖子”困境。材料产业滞后将导致我国制造业被锁定在中低端,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一些关键战略材料或将面临“断供”风险,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发展新材料产业,实现关键战略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不仅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要抓手。

(二)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

发展新材料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新材料产业本身具有知识、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同时也是产业变革的物质基础,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是制造业进步的基本物质保障。没有新材料的创新突破,下游高技术产业也难有大发展,反过来下游高技术产业的进步也必然对上游材料产业提出新需求,拉动材料产业迭代升级。新材料对于电子电气、汽车、新能源、医疗、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支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进步是支撑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重要抓手。

(三)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抓手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深入,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驱动着产业范式的深刻变革,也推动新材料产业加速进步。新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一次材料的重大变革都将带动生产力极大发展。21世纪以来,新材料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加速突破,展现出的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支撑起未来产业的基座。世界各主要强国都高度重视前沿材料产业发展,美国曾将新材料列为影响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六大类关键技术之首;日本则将开发新材料列为国家高新技术的第二大目标;德国也在《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加大对新材料的重视程度。以新材料引领抢占全球创新产业高地,将是我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抓手。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加速期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加速期,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新材料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和学科发展体系,规模、技术均有显著提升,国产替代能力不断增强,并在全国产生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一)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新材料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等瓶颈;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补齐基础材料等瓶颈短板,并将高端新材料技术突破作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重大工程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完善推动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健全强化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解决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的决心。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飞速发展,规模、体系、技术均有质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在产业规模、体系建设、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就。

从产业规模上看,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约1万亿元发展至2023年的7.9万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9.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

从体系建设上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体系较为完整的材料产业体系,涵盖金属、高分子、陶瓷等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已经建成,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等百余种材料产量位居全球前列。截至2023年10月,我国已在新材料领域建立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35个新材料重点平台。

从产业技术积累上,我国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甚至“领跑”。在关键战略材料方面,石墨烯、三元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在先进基础材料方面,我国镁合金总体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前沿新材料方面,我国已掌握液态金属核心技术并拥有全球最完备的液体金属全产业链。

(三)我国新材料领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体系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领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

在人才培育能力方面,我国拥有208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32所高校材料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在各学科中居于首位。专业技术人才达16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重大创新平台方面,新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化基地、专业化园区已接近400家。根据材料学网数据,我国材料专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64家。全球材料科学前十位科研机构中有6家来自我国。“十四五”以来,我国建设了近20个新材料生产应用验证平台。

企业创新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新材料规上企业超过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截至2024年10月,A股新材料相关上市公司达到314家。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新材料产业共发生954起投融资案例,涉及金额达1035亿元。

知识产权方面,自2018年起,我国在《自然》杂志材料科学论文的贡献超过了美国,目前我国在材料学前沿研究方面的发明专利和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四)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我国材料产业根据地区产业基础、科研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比较优势差异,呈现“东部沿海聚集,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成区域特征明显的多个产业集群。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驱动,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新材料产业集群。环渤海地区聚集大型企业总部、国内顶尖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以特种材料和前沿材料为主。长三角地区研发、生产和消费市场等产业配套完善,形成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新型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也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粤港澳地区先进材料产业基础雄厚,科技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均较为突出,绿色高性能建筑材料、化工材料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在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带动下,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发展迅猛。长江中上游地区拥有众多资源性城市,近年来围绕蓬勃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成渝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湖北冶金产业集群、湖南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等基地。中部、西部地区依托资源要素禀赋,围绕特色资源的开采和精深加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如江西赣州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内蒙古包头稀土材料集群、云南绿色铝产业集群。西北及东北地区则基于矿产资源和科教资源,形成服务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和工程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如吉林碳纤维产业集群、陕西钛及钛合金产业创新集群等。

三、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和新空间

未来五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国对新材料国产替代需求日趋明显,释放出对新材料的大量市场需求。前沿材料是孵化未来产业的重要基础,将随着未来产业发展和下游应用场景持续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新材料所展现的新功能,正在逐步渗透进新消费产品及新消费场景,引领消费提质升级。

(一)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新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

我国新材料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加速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全球高端材料技术等领域贸易不确定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显示面板等行业产能增长趋势明显,带动上游材料需求确定性增强。以光刻胶为例,2023年全球光刻胶市场总值约50亿美元,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手中,全球供应市场高度集中。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感光化学品进口总额21.77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11.49亿美元,占比为52.8%。金元证券研报认为,国产光刻胶2023年总规模为18亿元(约2.5亿美元),国内市场占有率仅在20%至25%之间,未来国产替代市场空间明显。随着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突破高端芯片“卡脖子”的决心和投入持续加大,除光刻胶外,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半导体硅片等半导体产业相关材料需求强劲,国产替代市场空间明确。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新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对新材料产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节能环保、军工、医疗器械等行业。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碳纤维、铝合金、纳米材料、电子陶瓷等均将迎来新发展空间。比如,目前,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风电、汽车等多个领域的用量都在持续增加。碳纤维在商用飞机中占比已达到36%,其中波音787等新一代客机的碳纤维复材用量超过50%,是未来航空工业用材的发展方向。高合、比亚迪、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高端产品中大面积应用碳纤维复材,起到减重增强的作用。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纤维复材需求量将达到20.37万吨,我国需求量也将接近8万吨。目前,我国新材料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仅有少数行业龙头企业能够供应高端材料,整体应用水平偏低。随着我国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逐步完成“有技术-有产品-材好用”的整体进程,材料产业的整体进步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三)前沿新材料展现巨大潜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前沿材料代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既是亟须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也是孵化未来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构建新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以超导材料为例,由于具有“零电阻”与“完全抗磁性”的特性,超导材料被重点应用于医疗装备、能源、交通、大科学工程和国防等场景,对于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一系列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电网建设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已经正式投运,输电能力是常规电缆的4至6倍,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方向之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得益于国内超导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策的持续推动,我国超导材料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超导材料市场规模达到205.5亿元,到2024年则有望达到222.3亿元。

(四)新材料赋能新消费,引领消费提质升级

在消费领域,新材料的应用给商品带来新的功能,使广大消费者获得全新的消费体验,从而激发出更多新型消费需求,引领消费提质升级。

在纺织领域,P棉(Primaloft)、C棉(Climashield)等科技面料相比传统面料具有轻量化、抗压缩、保暖性以及防风防水透气等特性,最初应用于制作航天、极地、军事等适用于极端环境使用条件的特殊服装。当这些新材料被规模化应用于消费领域,其特殊的功能性,造就舒适轻量的户外登山冲锋衣,激发当代消费者户外运动消费潜力。2023年冲锋衣消费市场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绩。仅京东平台的冲锋衣销量就达到惊人的140万件以上,同比增长约89%;销售额高达9.4亿元。其中,中国攀岩队官方赞助商凯乐石的攀岩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8%,售价2800元的冲锋衣经常卖断货。户外运动装备的进步和便利化也促进户外运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根据专业研究机构预测,伴随新兴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体育产业可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而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具有极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我国运动户外用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59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72%。2024年9月,SpaceX通过应用新材料打造的更加轻便、合身的宇航服,实现了平民首登太空的突破性壮举。未来新材料所展现的新功能,将进一步改变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促进形成更多新消费场景,进而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四、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石

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五五”时期,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构建新材料新增长引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新材料科技人才培养,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完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筑牢新材料产业发展根基,大力建设和完善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建设新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及资源共享平台,完善新材料产业园区布局。

(一)实施重大任务,构建新材料新增长引擎

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头部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集群;强化研发与应用衔接,推广需求导向的技术研发管理模式,从源头加强科技创新与企业应用深度结合;积极探索许可、转让等多种转化方式,促进转化运用。

二是加强新材料科技团队建设。加强培养跨学科人才培育,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高端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让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体现价值;提高外国专家来华科研的便利性,对不涉密项目,吸引国外专家参与研究。

三是强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在材料基础研究和重大全球性问题研究领域,主动发起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搭建世界级新材料科研平台;加强与外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共同推动新材料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四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科技同产业对接、资金同需求对接,营造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投向新材料领域。

(二)落实重大改革,完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

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推动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健全强化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的精神,深化科技及产业体制改革。

一是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推动战略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加快新材料国产替代产业化、市场化。

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的需求,以“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支持企业推进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技术应用转化力。

三是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支持机制建设。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研发主体开展战略关键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基础研究,加快突破新材料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核心技术掌控力。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涵盖研发、生产、应用、推广等全链条,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容错和激励机制,研究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容错机制,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加速新材料商业化进程。

(三)推进重大项目工程,筑牢新材料产业发展根基

一是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工程。大力建设和完善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材料国家实验室,重组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建设全生命周期表征、评价综合科技设施。

二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强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面向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化能力为目标,打造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开放式服务的中试平台体系。

三是实施科技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新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新材料行业知识服务系统,组织共性技术、关键设备仪器在线互联与服务共享等。

四是实施产业集群强化工程。完善新材料产业园区布局,统筹协调区域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国家级新材料科研机构与产业集群开展深入合作。

五是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完善新材料标准、测试、表征、评价体系,建立支撑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