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日,腾讯和蚂蚁金服接连在上海、广州、厦门等地上线扫码乘车服务,从公交车线路拓展至地铁和BRT。其中腾讯与广州地铁合作的扫码乘车已经覆盖广州地铁全部线路,蚂蚁金服与上海地铁则在合作研发更加智能化的“刷脸乘车”。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例如华铭智能、佳都科技、中国软件等涉及AFC 和交通信息化业务的公司纷纷与腾讯、蚂蚁金服和地方交通委开展紧密合作,从单一的设备销售拓展出收单分润、广告分成等增值业务。我们看好扫码支付在公共交通出行场景的应用前景,以及AFC 公司在此次升级过程中的转型机会。
评论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在2016 年分别达到161 亿人次和1285 亿人次,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刚性需求将成为扫码支付在餐饮零售行业之外另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根据2016 年数据,全国每天约4 亿人次使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方面将给微信和支付宝带来大量的活跃用户,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将实际用户与其出行轨迹实现绑定,而此前由于交通卡和现金的使用,乘客的画像并不能够与实际个人挂钩,出行数据的丰富将有利于精准营销、征信、地铁公交广告等增值服务的开展。
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运营方通过扫码乘车方式也将在线路规划、运营调度、资金周转、广告服务等方面获得巨大收益。地铁公交运营公司通过与腾讯、蚂蚁合作扫码支付,相比交通卡和现金支付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售票、检票、结算等环节的成本,同时缩短资金结算周期,提升资金周转和利用效率(部分城市交通卡公司的结算周期是T+30,同时支付宝在部分城市也与交通卡公司合作,结算流程并未变化)。
腾讯和蚂蚁金服在乘车码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应用内小程序的价值凸显。“扫码乘车”目前主要有两类使用方式,第一种是使用地铁公交官方推出的APP 扫码,微信和支付宝仅作为充值和支付工具;第二种是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内的小程序进行扫码,小程序成为流量引入的重要工具。
扫码支付有望突破NFC 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失败阴影,同时硬件设备改造需求量巨大,AFC 相关公司迎来转型机会。
风险
(1)“乘车码”推广不及预期;(2)交通卡公司方面阻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