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马斯克接受采访时更新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指引超市场预期
马斯克接受采访时,更新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25 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26 年将产量提高至25 年的10 倍,预计约5 万-10 万台,27 年将进一步提高至10 倍,预计约50 万台+。我们认为马斯克对机器人的2025-2027 年量产计划明确,重视特斯拉机器人1→N 放量行情,参考汽车供应链放量节奏,我们判断25 年为特斯拉机器人链定点、扩大国产化率的重要窗口期,国产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定点概率大的硬件环节、技术边际变化大+降本需求强烈的灵巧手环节、以及国产降本的关键硬件环节。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度愈演愈烈,多方市场玩家积极入局
24H2 至25H1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度持续加快,海外而言,特斯拉近期已多次视频更新Optimus 交互运控等表现,3 月英伟达将举办CTC2025 大会,国内而言,1 月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及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智能等国内企业先后展现小脑算法和大脑算法的进步。复盘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新品多为机器人初创公司产出,同时 AI 软硬件巨头、汽车等跨界公司均积极在涌入赛道,我们判断当前具身智能商业化仍处于起步期,行业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各类玩家在有限、差异化场景摸索技术迭代和商业应用,展望 25年我们认为或有更多跨界巨头展示最新人形成果,产业进度值得期待。
产业加速进入商业化深水期,看好初步落地打通数据闭环的企业更占优
我们认为2025 年人形机器人或进入关键的商业化验证期阶段,部分率先落地的企业打通数据闭环。人形落地的难点在于软件与商业化难,软件需要强大的模型表征能力+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即大脑感知决策模型能力和小脑运控算法的双泛化性,以及机器人本体、多模态数据和结构能否通用,考验企业对技术栈的选择和人才团队的招揽,科技大厂或更有能力和概率在软件层突破。同时当前人形机器人仍未有明确的PMF 反馈,兼有软硬件能力和商业化场景的大厂、已找到差异化落地且技术实力强劲的初创公司或能够完成机器人PMF 验证。
看好国产机器人加速突破0-1 以及特斯拉机器人突破1-N下的国产硬件机遇我们认为 25 年特斯拉机器人将开启 1-N 的量产阶段,国产机器人或仍处于 0-1 百花齐放、多方参与的探索阶段,且或出现更多跨界企业整合软件硬件能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从投资节奏上看:
(1) 国内 0-1 阶段,我们看好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车企,如小鹏、长安等,具备一定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是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潜力玩家,其兼具硬件+软件+场景的人形落地三要素,同时我们建议关注聚焦在差异化细分场景且技术实力强劲的国产机器人公司以及相关产业链,如优必选等。
(2) 特斯拉机器人 1-N 阶段我们看好国产替代赛道。我们测算Optimus 小批量生产BOM成本约 25 万元,通过提高硬件国产化率以及扩大规模效应,我们乐观估计整机制造成本有望降至15 万元左右,建议关注核心硬件降本空间大、有概率拿定点的集成商环节(拓普集团等);丝杠环节;轻量化件环节(爱柯迪等);减速器环节(双环传动);空心杯电机环节;以及技术边际变化最大+降本需求强烈的灵巧手环节。
风险提示:产业进度不及预期;国产化不及预期;技术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