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总量回顾与展望:2024 年以旧换新效果明显,乘用车销量同比提升。
乘用车:以旧换新有效缓解内需压力+出口持续放量,2024H2 景气回升,预计2025 年政策持续乘用车销量继续同比增长。客车:2024年前11 月出口和内需均回升,2025 年有望延续。重卡:2024 年前10 月内需承压同比下滑,2025 年内需均值向上值得期待,出口和天然气或持续景气。
自主崛起的新机会:自主品牌在2025 年及以后有望在30 万元以上实现大突破。自主品牌在30 万元以下表现强势:2021 年-2024 年前9 月份额持续提升,合资品牌绝对销量及所占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前9 月10 万元以内和10-20 万元自主品牌份额明显超越合资,20-30 万元自主份额已经与合资接近。30 万元以上市场,自主整体仍有很大空间:其中30-40 万元、40-50 万元领域自主份额明显低于合资,但有逼近趋势,50-60 万元区间自主2024 年前三季度份额已经接近合资(预计主要是问界M9 和理想mega 等影响),60 万元以上自主几无渗透。展望2025 年,考虑ABB 渠道在2024 年出现部分收缩,我们预计2025 年在30 万元以上有优质产品供给的自主存在较大机会。
电动化:预计2024/2025 年新能源国内零售销量1085 万/1450 万辆,同比+48.5/+34%,2025 年20-30 万元,60 万元以上爆款产品带来相关机会。优质供给+插混表现亮眼,2024 年预计全年销量1,085 万辆。预计2025 年新能源国内销量1,450 万辆,增量超20万辆的预计有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增速超50%的预计有小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整体而言20-30 万元,以及60 万元以上爆款产品有望带来相关机会。
智能化:2024 年无图城市NOA 全面铺开,2025 年“端到端”大模型成为关键竞争点,且高阶智驾“平价化”。2024 年各家车企快速推进无图城市NOA,第一梯队的车企已完成全国无图城市NOA开通,且各大企业纷纷投入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我们认为智能化前半场是构建BEV Transformer 及Occupancy 的模块化感知方案,后半场将随大模型训练迭代至“感知决策一体化”的端到端算法,2025 年是车企“端到端”技术决赛竞争关键时点,便宜好用 可靠的“平价高阶智驾”有望助力相关公司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机器人:2024 年样机不断迭代且参与者扩容,2025 年特斯拉有望实现量产0-1 突破,底层技术同源的汽车零部件有望受益。2024 年一方面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机器人先行玩家机器人样机产品不断迭代,另一方面华为、小米、英伟达、长安、宁德时代等等多个玩家加速人形机器人布局。展望2025 年,特斯拉有望实现机器人0-1量产突破,国内相关产业链有望明显受益。
投资建议:自主崛起进入高端化新阶段,高阶智能化进入“平价化”加速期,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0-1 量产突破,迎接汽车新的高光时代,维持汽车行业“推荐”评级。展望2025 年:1)自主崛起新阶段,随着ABB 渠道收缩,自主崛起大周期维度进入高端化发展的战略进攻时刻,具有30 万元以上优质供给的车企有望明显受益,推荐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建议关注赛力斯;2)高阶智驾“平价化”有望大幅提升高阶智驾渗透率,领先整车和相关零部件受益,推荐小鹏汽车、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科博达,建议关注经纬恒润;3)机器人量产有望实现0-1 突破,推荐确定性高卡位领先的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北特科技;4)出口环境较为复杂,看好自身经营周期向上的优质零部件,推荐福耀玻璃、星宇股份、银轮股份;5)商用车方面,重卡内需三年低位运行,2025 年有望恢复,推荐受益重卡龙头中国重汽A,客车领域有望内需出口继续向上,推荐客车龙头宇通客车。
风险提示1)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2)智能驾驶安全性事件频发;3)零部件价格年降幅度过大;4)主机厂价格战过于激烈;5)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6)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