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0 年10 月22 日20 点,华为举行2020 年度全球新品发布会,发布全新旗舰华为Mate 40 系列,分为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 +和Mate40 RS,售价分别为899/1,199/1,399/2,295 欧元。此外,华为发布FreeBudsStudio、Eyewear2 等多款音频与可穿戴硬件设备,再一次推动“1+8+N”战略的生态布局。
手机:Mate 40 系列创新继续,价格继续上探。Mate 40 系列共4 款,分别为6.5 英寸Mate 40(延期开售,时间未定),6.76 英寸Pro、Pro+和RS(10 月23 日0 点全球同步开启预约)。欧洲定价分别为899/1,199/1,399/2,295 欧元,较iPhone12 系列价格略高,国内版本将于10 月30 日发布,结合历史定价情况,我们预计国内定价将比欧元定价低20~30%。结合此前华为Mate 系列销量,考虑制裁因素,我们预计Mate40 系列销量在千万量级。相较于华为Mate 30 系列,主要创新点如下:1)芯片:麒麟9000 采用台积电5nm 工艺,采用8 核(1 x3.13GHz A77+3 x 2.54GHz A77 大核+4 x 2.04GHz A55)的CPU 架构,同时搭载24 核Mali-G78,NPU AI 处理器升级至两大核+一小核架构,能够支持手机完成更复杂的AI 运算和深度学习,基础款Mate40 搭载的麒麟9000E 略有降配;2)摄像头:前置摄像头,Mate40 单摄、其余均为双摄(其中一个为超广角);后置摄像头,Mate 40、Mate 40 Pro 采用星环四摄,Mate 40 Pro+采用星环五摄,Mate 40 RS 采用星钻五摄+红外测温传感器,Mate 40 Pro+及RS上推出业界首款自由曲面镜头,改善边缘畸变,最高可支持17 倍光学变焦;3)外观:Mate 40、Mate 40 Pro 新增秘银色配色,Mate 40 Pro+拥有全新纳米微晶陶瓷机身设计,Mate 40 Pro、Mate 40 Pro+、Mate 40 RS 采用88°瀑布屏,带来优质的视觉效果;4)充电:全系列均支持66W 有线快充,Pro、Pro+、RS 三款无线快充上升至50W,续航水平进一步提升;5)系统:全新EMUI11配有全新EOD 灵动熄屏显示功能,升级优化隔空操作体验,新增智慧多窗口和多屏协同功能可提升工作、娱乐效率体验。Mate 30E Pro 外观及配色与华为Mate 30 Pro 基本一致,芯片采用麒麟990E。
音频及可穿戴:首款头戴耳机、Eyewear2、mini 版智能音响、智能手表GT2 保时捷款。首款头戴式耳机FreeBuds Studio 支持主动降噪功能,满电状态可连续播放24 小时音乐,售价为299 欧元。Eyewear2 相比第一代振膜面积增加1 倍,实现更好的音质,满电状态下可实现高达42 小时待机,起售价为299 欧元。
mini 版Sound X 智能音响新增AUX 输入接口可用来播放其他设备的音乐,售价为199 欧元。WATCH GT2 保时捷款采用蓝宝石玻璃+全钛金属表冠表带+陶瓷背壳设计,支持全天候血氧饱和度检测和实时心率监测,售价695 欧元。
投资聚焦:短期寻找确定性机会,长期持续重视国产替代。发布会中,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余承东表示,华为正在经历美国政府的第三轮禁令,但不论处境多么艰难,华为将承诺展开技术创新,将最佳的技术和创新带给消费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就上游供货而言,华为在9 月15 日之前已经储备了大量自研及外采芯片,我们预计仍可支撑未来1~2 年使用,且不排除通过副品牌分拆、新机分批限量出货等方式,为华为主品牌赢取更长的存货使用时间就下游销售而言,华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经销商流失率较低,且华为的高端定位使得渠道利润空间仍高于友商,整体经销渠道较为稳定。投资角度来看,中短期华为面临不确定性,供应链整体承压,建议关注客户结构合理的行业平台型公司。就本次发布会而言,建议关注持续创新的光学(舜宇光学科技、瑞声科技、欧菲光)、外观(比亚迪电子、蓝思科技)、音频(歌尔股份)等;中长期而言,中美贸易摩擦信任消磨,国内半导体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国产化势在必行,建议关注芯片国产替代厂商(韦尔股份、卓胜微、圣邦股份)等,制造端关注受益8 寸线涨价逻辑和先进制程国产化龙头(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
风险因素:智能硬件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创新不及预期;中美关系影响产业链供应等。
投资建议:中短期华为面临不确定性,供应链整体承压,建议关注客户结构合理的行业平台型公司,就本次发布会而言,建议关注持续创新的光学(舜宇光学科技、瑞声科技、欧菲光)、外观(比亚迪电子、蓝思科技)、音频(歌尔股份)等;中长期而言,中美贸易摩擦信任消磨,国内半导体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国产化势在必行,建议关注芯片国产替代厂商(韦尔股份、卓胜微、圣邦股份)等,制造端关注受益8 寸线涨价逻辑和先进制程国产化龙头(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