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2 月27 日,公司公告2017 年实现收入42 亿元,同比+29.0%,净利润3.7 亿元,同比+58.3%。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2017 年业绩超预期,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客车年底冲量以及新品上市。2 月27 日,公司公告2017 年实现收入42 亿元,同比+29.0%,净利润3.7 亿元,同比+58.3%。公司2017年业绩超市场预期(此前预告2.3-3.5 亿元),主要因为公司主业新能源客车空调持续增长,尤其是去年11 月、12 月行业由于担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客车出货量增加;此外,公司新能源客车新产品的智能暖风空调和电池热管理系统市场接受度良好,带动收入增长。
受益于销量和新品占比增加,公司主业毛利率提升,带动利润增速大幅高于收入增速,净利率从2016 年的7.9%提升到2017 年的8.9%。
新能源客车业务受益去年底行业放量,新品逐步放量。公司是国内新能源客车空调龙头,占据一、二线城市大公交的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2017 年年底,新能源客车行业放量,带动公司收入和利润超预期。此外,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成本控制和溢价能力强,虽然2017年新能源客车补贴退坡40%,但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并继续提升市占率。展望2018 年,通过收购首钢福田、苏州同创新,绑定北汽福田、苏州金龙,公司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新品方面,智能暖风空调、电池冷却系统市场接受良好,带动单车价值量有望从4 万提升至6万。
新能源乘用车有望迎来收入大年。公司每年研发费用超1.5 亿元,占收入的5%,具备较强的汽车空调研发能力。公司乘用车空调业务以传统车为主,但2018 年预计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有望实现客户结构、收入的同步提升。客户结构方面,公司此前新能源乘用车客户为江淮,2017 年公司合资客户已经开拓南北大众,海外客户已经进入特斯拉,并且与大众全球的合作也有望落地,实现从自主快速切入合资、海外。收入方面,2017 年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在1 亿元左右,预计2018 年在4 亿以上。此外,公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从空调系统向上游延伸,积极开发电动车热泵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如:Chiller、水冷散热带)等新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大。
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业绩超预期有望带动估值修复。受此前管理层计划减持等影响,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对应2017 年仅为12 倍PE(以股价10.89 元计算)。目前,公司也公告取消减持计划(从公告计划到取消,并未实际减持),并且基于对公司长远发展信心,管理层计划增持不超过5000 万人民币。从实际经营管理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大中型客车空调的市场份额维持高位,充分证明现有经营管理班子的能力。公司压制估值的因素逐渐消除。
风险因素:
新能源客车销量不达预期;新客户拓展不达预期;新产品投放进度不达预期等。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业绩快报,上调公司2017/18/19 年EPS 预测分别为0.88/0.96/1.12 元(原为0.72/0.86/1.01 元)。当前价10.89 元,分别对应2017/18/19 年12/11/10 倍PE。受益新能源客车去年四季度高景气和新品放量,公司业绩超预期。长期看好乘用车客户结构向好,产品附加值提升。对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估值水平,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2018 年15-17 倍PE,给予目标价15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