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台海核电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控股股东烟台台海集团签署重大合同。台海集团拟向公司的一级全资子公司烟台台海核电采购容器锻件等产品,上述交易由若干子合同组成,预计交易执行期至2020 年底,金额不超过36.5亿元,预计每年为公司创造净利润2-6 亿元。
评论:
36.5 亿元大订单将显著增厚业绩,非核锻件业务大幅拓展降低核电业务依赖性
公司定位于成长为以高端材料研发与生产能力和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为基础,可涵盖核电/石化/火电/水电/海工/航空/高铁等领域的综合性高端装备供应商,紧紧围绕这两大核心竞争力进行多元化布局。一方面凭借研发创新能力对主营产品持续进行研发升级,不断扩大在专业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提高核电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同时依靠优势技术逐步拓宽公司对核电设备及材料的覆盖领域,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谋求“相关多元化”战略布局,提前展开核电小堆设备等研发工作,利用铸锻件制造的通用性,将高端锻件制造能力延伸至其他装备制造行业,持续丰富公司产品线。此次公司获得母公司关于容器锻件等产品36.5 亿元大订单,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1)非核锻件业务拓展取得重大突破,将显著增厚业绩,打开公司业绩成长空间:根据公司历年年报披露数据,核电业务主要由核电主管道、其他核电设备、核级材料及技术服务构成,其他非核专用设备业务主要由锻造产品、石化装备、转炉成套设备及钴精矿等构成,再结合目前核电机组审批停滞近两年的现状,该订单业务大概率属于非核锻件业务,预计2018-2020 年每年为公司创造净利润约2-6 亿元;2)该订单的收入确认会显著改变公司未来三年的营收结构,将降低公司对单一核电业务的依赖性,减小核电政策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三代核电只欠政策东风,公司将充分受益核电项目重启
三代核电技术成熟,关键路径上不存在技术阻碍。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要求,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目前国内在建三代核电技术包括AP1000、EPR 和华龙一号,后续技术路线将华龙一号和AP1000 为主。华龙一号是充分利用现有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体系、渐进式改进形成的三代核电技术;95%的设备采用成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关键设备如主泵、蒸汽发生器、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等均采用成熟定型产品,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和运行经验,剩下5%的新设备也完成试验验证。AP1000 是采用美国西屋公司技术,技术上最大的主泵问题已经解决,目前首堆已完成热试,后续不存在关键路径上的设备技术阻碍。
国家核电政策态度一贯积极明确,目前基于保守决策放缓审批节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积极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意见,2020 年运行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 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 万千瓦以上。而截止2018 年1 月,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共计5802 万千瓦,仍需建设超3000 万千瓦核电机组,按单台机组功率120 万千瓦估算,2020 年前至少需新开工25 台机组,年均7~9台左右。当前核电审批陷入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球首个AP1000 核电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还未能投产,后续核电审批放行的必要条件是AP1000 项目并网发电并完成试运行168 小时。三门核电1 号机组仍处于热试完成、装料在即的节点上。北极星电力网消息,国家基于保守决策的考虑,2017 年下半年,核安全局、能源局先后共组织了三批专家前往三门核电站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均为1 号机组具备装料条件。但国家高层对该机组的装料许可仍未放行,不过核电重启预期进一步增强。一旦核电审批重启,按公司主管道50%的市占率估算,核电业务预计可带来每年至少4-5亿元的净利润。
投资建议:
预计2017-19 年净利润分别为9.93 亿元、12.61 亿元、14.61 亿元,对应EPS 为1.15、1.45、1.68 元,对应PE 分别为23.1X、18.2X、15.7X。考虑公司是核电设备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积极拓展核电及非核设备产业链,扩大市场空间,建议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核电招标进度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订单落地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