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迎来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迈向AI 时代的“分水岭”。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化的广度与深度,而数字化的进程基本上都是由大规模的计算平台驱动。我们已经经历了IBM 主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次计算平台的更迭,正处于从移动互联网向AIoT 时代发展的“分水岭”。目前,上游芯片应用分布表明AI 已经在数据中心、安防、汽车等领域规模化落地。
智能汽车:未来10 年最重要的AI 终端。智能汽车是百年汽车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范式转移,将复制智能手机的交互与功能变革两大路径,汽车的产品定义将不再是 “行走的精密仪器”,也不只是一台“行走的计算机”,而是“行走的第三空间”。目前,科技巨头已经将汽车作为手机后最重要的智能终端进行布局。华为终端“1+8+N”战略将智能汽车作为未来最重要一环,华为组织架构变革表明16 万亿产值的新智能终端大时代正式开启。不断提升的芯片算法及传感器也预示着L2 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将在2021 年实现。华为于2020 年12 月21 日首次面向行业正式发布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小鹏汽车也于2021 年1 月1 日官方正式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 览沃科技达成合作,种种迹象表明2021 年将是L2 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的“分水岭”。
安防:最先也是目前最大程度受益AI 的行业。2016 年以来,安防行业的高增速逐步放缓,同年海康威视正式提出AI 智能化浪潮到来。这一年,公司将深度学习算法和产品结合,推出了全系列深度智能产品;2017 年海康威视以云边融合的AICloud 计算架构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应用;2018 年海康威视将两池一库四平台软件产品整合形成物信融合数据平台。随着安防行业整体增长趋势放缓,行业龙头在传统安防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用户多元化需求场景探索更丰富的应用类型。随着新元素不断推动着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进程,安防行业开始进入变革拐点,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等AI 独角兽的上市也凸显AI 软件在安防中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AI 给安防带来的溢出红利:机器视觉与机器人。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使用“机器眼”来代替人眼,与安防对AI 的需求不谋而合。机器视觉系统通过图像/视频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图像/视频输入到视觉算法中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人类需要的信息。随着AI 技术的发展,国内视觉技术日益成熟,真正高端的应用也正在逐步发展。2019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38.77 亿元,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16.66%,逐渐提升的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也印证着国产工业机器视觉产品将成为工业智能化改造的首选,海康、大华、奥普特等公司成为国内机器视觉应用技术领先者。
在不断提升硬技术的同时,行业龙头也结合国内潜在的养老市场拓展出工业机器人的延伸—服务机器人。
医疗AI 有望进入商业化元年。相对于制造业、通信传媒、零售、教育等人工智能应用,AI 医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AI 医疗总体行业渗透率较低,商业落地规模不及安防、新零售等领域。根据IDC统计数据,预计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 亿美元,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2015 年以后,AI 医疗的研究重心逐渐向医疗影像,语音辅助诊断等新兴技术靠拢,AI 应用的分水岭逐渐显现。以国内AI 龙头科大讯飞为例,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2.84 亿,同比增长10.82%,其中AI 医疗业务同比增长119.22%。科大讯飞目前已围绕医院、医师为核心,进行了“由外向内”的全方位布局。患者可通过智联网医疗平台与智慧医院内工作人员进行对接,智医助理模块更是可以协助医生进行医疗决策。
语音AI:进入云、端、芯协同发展时代。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8 年,全球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分别高达555.7 亿美元、83.1 亿美元,预计2022 年将分别达到1,630.2 亿美元、276.5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0.87%、35.06%。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态势下,科大讯飞借助云端强大算法处于中国 AI 语音识别主流厂商前列,根据沙利文咨询统计显示,科大讯飞处于高竞争力区间,仅次于阿里巴巴,位于第二。拟上市的云知声表现同样亮眼,其使用的人工语音专用芯片、端对端的应用场景及AI 算法均表征语音AI 已经进入“云-端-芯”协同发展时代。
投资建议:过去10 年,人工智能先后经历了深度学习在语音图像识别等领域的技术突破、AlphaGo 带来的全社会启蒙和近几年的全方位应用拓展,进入2021 年,人工智能正式迎来“遍地开花”的黄金时代,我们重点推荐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大讯飞、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四维图新、和而泰、石头科技、汉王科技、网达软件等AI 核心标的。
风险提示:AI 新产品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